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移动电源 » 正文

国家能源局发力了,中国发展氢能汽车,过黎明迎朝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5  来源: 电动汽车资源网
目前国外和国内都掀起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浪潮,尤其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但发展氢能汽车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氢在哪里、氢气的运输、储存途径、加氢站的建设布局等等,都不是传统汽车界能解决的;此外,一些专家质疑燃料电池汽车效率、经济性、环保性,也同样没有得到权威性的解答。

一、氢能产业如何的好?目前基本上是概念和规划上的

①发展氢能经济涉及到国家及全球的能源结构转变,是发展可持续能源经济的必经之路,氢能产业存在着巨大的投资价值和回报。

②采用氢燃料电池的各种交通工具。(大巴、物流车、轿车、轻轨、航天、轮船,消灭了一切能源污染隐患和内燃机车噪音源)。氢能燃料电池可以实现车辆使用阶段“零排放”、全生命周期“低排放”的重要技术方案。

②《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0000辆;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达到50列;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

③上海出台首个地方性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佛山、云浮、武汉、北京、张家口、如皋、西安、郑州等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氢能燃料电池行业。

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企业已经投入巨大的资源来发展氢能经济,特别是日本已经制定氢能经济路线图。

实际上,全世界在运营的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不到100辆,也许中国是世界上最多氢能汽车的国家。

二、中国氢能战略联盟成立,标志氢能产业已经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

2018年2月11日,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战略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晓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出席成立大会。

其目的是,为了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加速提质发展,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这预示着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开始进入规范与加速发展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氢能社会的进程将提质提速。

三、中国发展氢能汽车,过黎明迎朝阳

中国发展氢能汽车,前面提到的氢在哪里、氢气的运输、储存途径、加氢站的建设布局等问题,如果提到国家能源局的高度,解决起来就不是问题了。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重组成立的特大型中央能源企业,目前年产超过 400 万吨氢气,已具备能供应40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制氢能力,世界排名第一。氢能产业如何的好?已经从概念层面,转变到实现蓝图层面了。

可以这样说,氢能供应侧有了高速的发展,中国发展氢能汽车,过黎明迎来朝阳了。国家宏观层面的规划一般是以10年为1个单位,微观层面的实体企业的计划是1年为1个单位。如何把握这个度?以下一些信息供你参考:

①煤制氢成本是天然气制氢成本的70-80%,是重油或石脑油制氢成本的60-70%。可以预测,煤制氢是中国基本技术路线,煤是一次能源,氢是二次能源。换一句话,煤是中国能源的保障,煤制氢成本低,氢也是有保障的。

②中国风电装机规模是世界第一,还有可观的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等产业,风电和光伏电的电解水制氢产业必将兴起;

③万钢部长指出,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功率密度已经超过了2公斤/升,双极板的研发和批量化也取得了技术进展。动力系统和集成技术进展迅速,研发的70兆帕车载高压供氢系统以及70兆帕的氢气罐的标准也正在形成过程中。70兆帕车载高压供氢系统是汽车可以用氢做动力源的基本条件。

四、总结

①中国氢能战略联盟成立,标志氢能产业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中国从制氢、加氢站等全产业链形成基本有望;

②中国氢能汽车的研究、研发、示范推广在起步在公交,但是笔者判断,类似过去“十城千辆”示范工程不会再出现;

③中国氢能汽车的普及不会是乘用车,也不是公交车,而重心在中重型货车;

④中国氢能汽车发展轨迹判断,先是纯电动公交车的基础上做増程器,后在中重型货车上纯氢动力推广开来。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