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骗补” 易误导市场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1  作者:鑫椤资讯
核心提示:不可否认国家政策推动、车企积极发力对新能源车市爆发带来了积极影响,但骗补现象存在,带来了虚假的市场繁荣,也易导致车企盲目扩产,这并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期,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的相关话题,一下子登上了行业热搜榜,各大媒体纷纷揭露了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一时间关于新能源“骗补”话题更是甚嚣尘上,让业内人士很是气愤。
 
 
  对此,目前工信部等部门已经启动调查,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企业或将面临严厉处罚。
 
  据鑫椤资讯了解,自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火热,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并向发展,其中上游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和碳酸锂价格暴涨,令整个行业更是陷入了有价无市、谈价色变的困局。
 
  不可否认国家政策推动、车企积极发力对新能源车市爆发带来了积极影响,但骗补现象存在,带来了虚假的市场繁荣,也易导致车企盲目扩产,这并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监李梁分析认为,关于“骗补”现象,主要看国家的应对态度,从大方向让行业回归正确引导,对于“骗补”这件事儿,目前对整个新能源市场发展影响还不是很大,这是市场投资泛滥不可避免的。后续新能源市场短期内投资热度肯定还会继续上升,但是不会像前两年那样那么火热,待市场回归冷静下来后,市场就会有一个理性、健康的发展的。
 
  同时李梁表示,关于目前上游原料价格暴涨,目前有价无市是正常现象,但是肯定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但是价格暴涨现象在后期肯定会有所缓解,不会像现在这样紧张。
 
  但是毫无疑问,对于原材料暴涨,下游肯定会有很多企业面临洗牌,也是市场行业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样才会给更多注重技术研发等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首先像低毛利、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会最先被淘汰掉,但是像EV市场,因为有国家政策扶持,毛利较高,影响就不会很大。
 
  业内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针对汽车企业“骗补”行为,国家在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要与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检测机制,对于一部分企业骗取国家补贴的行为要从重处罚。
 
  据悉,在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后,违规车企将受到重罚,甚至淘汰出市场。同时,在严厉的政策监管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自律性也将提高,未来将更为关注技术与市场。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关键词: 碳酸锂 新能源汽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