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汽车 » 正文

浙江:全省公私充电桩共计建成约19.1万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7  来源: 钱江晚报
9月4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能源局发布《2019年浙江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浙江电动汽车保有量超31万辆,约占全国10%,同比增长68.75%,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的135.48%。浙江11个设区市中,杭州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多,达到16.6万辆,占比53%;11个设区市中,杭州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多,达到16.6万辆,占全省的53%,其他设区市中仅有宁波、金华、温州3市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2万辆。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军介绍,2019年浙江基本建成了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互联互通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可满足超31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全省共建成公共充电桩约3.3万台,占全国6.4%,居全国第五位。

具体而言,截至2019年底,浙江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2308座,充电桩33188个。其中公交专用充电站427座,城市公用充电站1725座,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站156座。2019年全省现有纯电动汽车约23万辆,根据随车配桩比估算私人自用桩约15.8万个,全省公私充电桩共计建成约19.1万个。此外,全省还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438座,其中具备电动汽车充电功能的有241座。

按照计划,2020年,浙江还将建成公用充电桩4050个。具体如下表—

在充电设施运行方面,《白皮书》显示,2019年浙江充电设施充电量为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21%,占全国充电量的11.2%。

不少想购买或者已经购买电动汽车的市民都有一个感受,就是电动汽车充电难。但同时,部分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又有待提高,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现状?省能源局的相关负责人在今年的发布会现场也做出了解释:确实,现在电动汽车用户的一大顾虑就在于充电难。

而另一方面,充电运营商则抱怨充电设施利用率低,投资回收困难。实际上从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上看,是能够满足现有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现阶段充电设施的供给和需求存在错配的情况,主城区等少数核心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充电桩车满为患,甚至需要排队;其他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我们鼓励充电设施适度超前布局,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由于还处于市场培育期,目前有一部分充电桩的利用率比较低。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接下来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要优化布局,结合现有充电数据的分析,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统筹规划,引导公共充电站科学布局、有序建设。

二是要补齐短板,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建设,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同步配套,老小区具备条件的及时补充完善。同时,积极推进加油站等方便群众进出的场所增加充电功能,缓解城区内充电难问题。去年以来,全省已有300多座存量加油站增加了充电功能。

三是要盘活存量,采用市场的手段,比如用价格杠杆引导广大司机到相对空闲的充电站充电,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总的来说,随着充电设施布局优化、数量增多,充电难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目前已建成的这么多充电桩,到哪里去搜索?省电力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有一个“浙江e充”APP,可以查询到现有的充电桩位置。建成的高速充电桩能满足长途旅行

此外,他还介绍,截至2019年底,已在全省境内28条高速公路的其中24条建设了充电设施,形成浙江“9纵5横1环”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已建成城际快充站156座,充电桩612个。

现在,高速快充站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60.6公里,对比目前电动汽车一般2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来看,是能够保障用户跨城出行的,广大用户可以放心。

“在‘新基建’背景下,充电基础设施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机遇。”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长季树忠表示,浙江将推进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及监管平台建设,打造车—桩—电网—互联网多种增值业务的智能充电网络,构建充电大数据中心,推动充电设施服务与未来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融合发展。

在财政补助政策上,该省将完善财政补贴申报、审核和发放,引导充电设施行业探索合理商业模式,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