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汽车 » 正文

2020年内增设27万根充电桩 宝马与国网电动签署战略协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4  来源: 金融界
持续加码电动化进程的宝马集团,近期又有了大动作。

6月3日,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充电技术研究和创新、充电服务产品合作和推广、推动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力三大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根据规划,通过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合作,宝马将进一步拓展在全国统一的充电网络,2020年底,宝马将为车主提供超过27万根充电桩,其中将包括8万根提供快速充电的直流充电桩。通过接入国网“十纵十橫两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宝马充电网络将在全国覆盖超过5万公里高速公路。

强化公共充电桩网联为电动化进程护航

2020年是宝马的“新能源车之年”,今年年初宝马已经推出了多款产品,BMW主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BMWiX3也将于年内推出。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宝马在加码电动化进程的同时,也在充电网络的数字化布局上下了很多功夫。截止目前,宝马集团已打造了从私人充电、公共充电,到品牌充电、及数字化充电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宝马方面认为,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开展合作,标志着宝马在中国电动领域本土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也进一步完善了其新能源的生态系统。同时,宝马作为首家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合作的汽车品牌,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也十分可期,或将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市场以及电动车生态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到2025年前宝马在研发和创新科技方面的投入将超过300亿欧元,而电动出行和数字化将会占到这些投资的大部分。在中国市场,宝马采取了全面的电动化战略,今年将提供6款新能源车型,同时将大力发展eDrive电驱动技术、经销商网络、充电设施以及数字化服务。

在他看来,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合作,再次凸显了宝马集团在这一领域的坚定承诺。

对于此次合作,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全生明认为,基于双方在产业中的独特优势和彼此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长期向好的信心,宝马与国网电动的合作属于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据了解,通过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合作,宝马将进一步拓展在全国统一的充电网络,提高新能源车客户的用车便利性和整体服务质量,从而构建全面的电动出行生态系统。2020年底,宝马将为车主提供超过27万根充电桩,实现翻倍,其中将包括8万根提供快速充电的直流充电桩。通过接入国网“十纵十橫两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宝马充电网络将在全国覆盖超过5万公里高速公路。

持续加速电动化进程

除了扩大一倍的充电桩建设外,宝马还致力于充电桩的数字化体验打造。据了解,目前宝马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充电验——通过BMW云端互联应用程序,可以完成查找、充电和支付的完整流程。

宝马方面认为,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组成部分,未来将成为物联网中的重要参与者,形成连接人、车、充电桩和服务的智能充电生态系统。通过数字化的充电桩服务生态,宝马集团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客户的行为偏好,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除此以外,作为电动化转型的先锋力量,宝马集团还一直致力于电动化的科技创新,此次合作,宝马将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探索充电领域的前瞻技术,制定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即插即充技术和车-桩-网互动技术研究。为保证技术兼容,宝马新能源车和国网充电桩正在全面开展互用性测试。长期来看,这将有利于消费者体验到更便捷的充电和用车服务。

不仅如此,在推动中国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宝马还将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在BMW经销商建设充电、光伏、储能三合一能源站,通过太阳能为客户车辆充电,实现新能源车充清洁电,其产生的电能还可以供经销商运营使用。据悉,宝马首座充光储一体能源示范站将于今年在北京落成。

宝马方面认为,此次合作标志着宝马在本土化进程再次向前迈进一步,面向未来,宝马的电动化进程还行持续推进,且将进一步提速。据了解,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提供25款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