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电池行业上市公司 » 正文

胜利精密难胜利:11亿并购买烂货 问鼎A股踩雷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3  来源: 面包财经
    胜利精密(002426.SZ),中国民营经济企业五百强之一,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2017年年报:营收近160亿元,归母净利润约4.62亿元。
 
    业绩表面看起来还不错,但下面划重点了: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899.54万元。
 
    更严重的是:公司之前的11亿巨额收购开始爆雷,产生了2.66亿元商誉减值。这一减值数据暂时位列2017年A股商誉减值榜榜首。
 
    投资者更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这笔已经踩雷的收购,公司历史上多次溢价收购,已经累积了16.57亿元的商誉。
 
    胜利精密到底能不能胜利?如何在最新的大A股商誉减值榜上勇夺“状元”的,先从2015年对锂电池隔膜公司——苏州捷力的收购说起。
 
    11亿巨额并购买来“烂货” 商誉减值高居A股榜首
 
    这笔惹祸的并购从开始至今还不到三年。
 
    2015年11月,胜利精密以6.12亿现金收购了苏州捷力51%的股权,溢价率243.36%。
 
    2016年10月,又以4.86亿现金追加收购了苏州捷力33.77%股权,溢价率135.89%。两次收购总额合计11亿元,给胜利精密带来了近5亿元的高额商誉。
 
    按照常规,高溢价收购当然要做业绩承诺。苏州捷力则给出的业绩承诺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为1.3亿元、1.69亿元和2.197亿元。
 
    踩着新能源锂电池的风口浪尖收购回来的标的,本以为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现实太骨感。
 
    苏州捷力2016年业绩就扑街了,没有完成业绩承诺,实际净利润只有6436.23万,比承诺利润少了6500多万;到了2017年情况更糟糕,甚至亏损了238.54万元。
 
    连续两年均与业绩承诺相差甚远,商誉减值是必然的了:此次苏州捷力因亏损被计提了2.66亿巨额商誉减值,直接导致了胜利精密扣非后净利润由正转负。这也是2017年度A股所有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金额最大的一笔商誉减值。
 
    以下是面包财经根据财报数据整理的,截止当前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排行榜,胜利精密不仅高居榜首,还遥遥领先第二名不止一个身位:
    万幸,亏损发生在业绩承诺期内,还能找卖方的“后账”。由于在对赌期内,苏州捷力2017年计算业绩补偿金额约3.83亿元,目前1.71亿元已落实到账,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问题在于,承诺期内亏损发生商誉减值,还有业绩补偿兜底,虽然爆雷但好歹有防弹衣。那业绩承诺期结束之后爆雷怎么办?不要忘记,针对苏州捷力的收购总额是11亿,减值后还有2.33亿商誉在账上。
 
    进一步拆解胜利精密的财报发现,过去几年,公司频繁并购,商誉一度高达16.57亿。很多收购已经过了业绩承诺期,商誉地雷不可不防。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