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第五批动力电池目录迟迟未有动静 谁是受害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04  作者:鑫椤资讯
   目录与补贴挂钩,用强制性的改革办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产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可增强动力电池供给结构在应对需求变化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近日,偶然听见公司两位同事在讨论,“这都快到十月底了,为什么第五批动力电池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还迟迟未见发布呢?”仔细算来,如果按照前四批目录那样每两个月一次的发布周期,第五批目录应该在九月份揭晓。现如今,第五批目录却未见任何动静。
 
  据了解,不少动力电池企业自八月份开始,就已经积极准备材料向工信部申报进入第五批目录,希望能在九月份获批。然而,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专家评审组对于申报材料的审查工作都还没有开始。即使从现在开始进行审批,目录出来都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目录与国家补贴直接挂钩,这也成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削尖脑袋挤进目录的原因。伴随着前四批目录的发布,已有57家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审批,约占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仍有三分之二的动力电池企业被目录排除在外,被国家补贴排除在外。
 
  虽然工信部一直强调,补贴和目录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此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孟祥峰表示,“新能源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从相关文件可以看出和电池目录没有关系。另外财政部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会对动力电池企业和产品提出某些要求,但不会简单地与电池目录挂钩”。
 
  第五批动力电池目录迟迟未有动静 谁是受害者?
 
  “话虽这样说,但是相关政策却没有落到实处。新能源车企为了保险起见,根本不会选择未进入目录的动力电池产品。因此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即使相关部门明确表示目录与补贴不会直接挂钩,但是动力电池企业进入目录还是显得非常的有必要。”某业内人士表示。
 
  谁是“目录”的受害者?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如果某家电池企业旗下的动力电池产品不能进入目录,就意味着使用该企业电池产品的新能源车,不能顺利拿到政府补贴,因此也不会有新能源车企向该电池企业下订单。据笔者了解,业内有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有了订单和收入。
 
  “每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都是新能源车销售的高峰期。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也是冲业绩的黄金时期。然而由于未能进入目录,今年下半年我们的订单急剧减少,销售业绩可以说是非常惨淡,只能用苦苦支撑来形容。”某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对笔者大倒苦水。
 
  不仅如此,很多此前与整车厂已签订的板上钉钉的订单,由于目录的限制,导致整车长临时爽约取消了订单,转投他人怀抱。“在目录影响下,动力电池领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格局更加明显,相信部分未进入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挨不到年底。”上述负责人表示。
 
  受此影响,部分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依靠母公司“输血”苦苦支撑,而部分从数码电池及传统铅酸电池转型而来的电池企业,不得不重新拾起原来的业务来支撑运营。而那些既无血可输,又无传统业务支撑的企业,只能是活得捉襟见肘,能不能挺过去都是个未知数。
 
  除了电池企业,受到波及的还有下游整车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韩国三星SDI以及LG化学等电池巨头,被前四批目录排除在外。三星SDI以及LG化学均表示,将在今年八月份补齐申请目录的资料,力争进入到第五批目录。然而时至今日,这两家企业依然无法如愿。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领域重要的供应商,国内很多主流的新能源车企都在使用三星SDI及LG化学的电池,包括北汽、上汽、江淮、长安、吉利、奇瑞等。由于三星SDI和LG化学没有成功进入到目录,导致拿不到补贴,因此上述企业不得不转向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合作。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这些采用了三星、LG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企,其新车的上市和销售规划被直接打乱,蒙受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很多在售的车型不得不选择停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与国内电池企业的合作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其新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据长安汽车工程师透露,长安与LG的电池模组测试已进行三年有余。目前搭载在长安新能源车型中的LG电池pack,经过200次深充深放完整循环后,压差会完美控制在5毫付以内,一致性极佳,且价格更低,与同等情况下国内电池20毫付的水平相比优势非常大。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即使工信部现在就立即启动对相关动力电池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批,等到结果公示那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也就是12月初。这对于很多未进入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今年销售业绩很难有好转,只能寄希望于即将到来的2017年了。
 
  “目录”已经无关紧要?
 
  有相关人士认为,第五批目录的推迟公布,其实是新能源车企自酿的苦果。年初被媒体踢爆的“骗补”风波,引发四部委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彻底清查。而截止目前已有包括苏州吉姆西、河南少林客车、力帆乘用车、重庆恒通客车等七家企业因涉嫌骗补被披露。
 
  “‘骗补’事件被披露以后,现在工信部都在忙着核查骗补,制定全新补贴政策等,对于目录的审查时间上会有所冲突。与此同时,由于工信部此前已经表明态度,目录与国家补贴不存在捆绑的问题,因此对第五批目录的审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业内专家分析称。
 
  为何说目录和补贴不存在捆绑问题呢?皆因8月12日工信部在其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动力电池目录将不再与“新能源汽车及产品准入”硬性捆绑,此前坊间传言要想拿到新能源车补贴,先进目录的传言不属实。
 
  不过尽管目录与补贴不挂钩,但动力电池企业对进入第五批目录依然保持高度重视。对于已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已通过国家审核,从而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同时在政策落地之前,相关的新能源车企也不愿轻易涉险。
 
  按照工信部上述规定,貌似排除在外的三星SDI以及LG化学终于不再受限于目录,对于此前使用三星SDI以及LG化学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是利好。然而,由于韩国政府在国内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的关系,造成了中韩关系的紧张,因此这个利好也几乎不会存在。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处在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局面。目录与补贴挂钩,用强制性的改革办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产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可增强动力电池供给结构在应对需求变化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从长远来看,对整个行业是利大于弊的。
 
  而从前四批目录发布所产生的结果来看,将目录与补贴挂钩,给这个尚属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政策落地太过硬猛,导致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有点吃不消。而第五批目录的发布,会带来哪些整船上的调整,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