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负极材料 » 正文

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硅负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27  来源: 锂粉焙烧技术  作者:鑫椤资讯
  提起硅负极你想到的是什么呢?大容量、高体积膨胀?硅负极作为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容量最高可达4200mAh/g,是石墨负极材料的10倍以上,是最具希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这耀眼的光环下,硅负极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这主要源于硅负极在嵌锂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在完全嵌锂状态下,硅负极的体积膨胀可达300%,这会造成材料颗粒的粉化和脱落,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人们竭力减少硅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例如纳米颗粒、薄膜电极、碳包覆处理等方法,都是人们为克服硅负极膨胀所做出的努力。体积膨胀对于锂离子电池是一个坏消息,但是让我们换个角度考虑一下,硅负极巨大的体积膨胀是不是还有一些特使的用途呢?
 

 
  清华大学的Jialiang Lang等人就利用了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开发了一款“微型起重机”。该“微型起重机”实际上是一个软包锂离子电池,其正极采用了体积变化很小的LiFePO4材料,而负极使用了硅负极材料,电池容量为2.1Ah。并利用该电池进行了“举水实验”,在实验中该电池通过充电“举起”了637.5g的水,在完全充电状态下电池膨胀所产生的压强达到了25.8KPa,在后续的循环过程中产生了平均21KPa的压力。后续的研究表明,该电池能够产生的最高压力可达17MPa。在整个充放电电压平台期间,该电池可以持续产生10MPa以上的压力。在该过程中,充电产生的能量分为3部分,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一部分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一部分则转化为热能耗散了。
 

 
       当然对于一款意在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快速的响应的能力自然是十分重要的,Jialiang Lang对电池在快速充放电模式下,体积膨胀的响应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电池膨胀对脉冲电流有着很好的响应速度。并且膨胀距离与充电时间基本呈现线性关系,在2A/g的电流密度下,膨胀速度为1.6nm/s,因此该方案可以用于纳米精度的定位。电池的膨胀速度主要与硅负极的面密度、电池厚度和电流密度相关,因此在电池定型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式来控制电池的膨胀速度,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控制精度。在该研究中,Si负极的容量发挥仅为800mAh/g,因此该“微型起重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该“微型起重器”能够精确的产生纳米尺度的位移,并能承受巨大的负载,因此可以应用在一些需要在纳米级高精度定位的领域,例如操作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等。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