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2012年主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销售收入

表2:2013年主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销售收入

表3:2014年度锂电产业链之正极材料年度品牌榜单

我们从表3中可以看出,虽然其主要针对综合排名而非销售收入的排名,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从品牌意识来看,国内自有定论。国内正极材料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生产企业,设计产能与实际产量的差距之大,产品供大于求,想要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也非易事。因此这些企业不得已发起了价格战,以低价获取市场份额,如表3中湖南某知名生产企业,三元材料的出货量在2013年大幅激增,一举超过宁波某三元大户,其占有市场份额的方式就是低价竞争,从而也引发了正极材料行业大面积的价格战。表3中排名第2的北大先行,它的成功取决于ATL这辆独轮车,当国内聚合物电池盛行后,带来了ATL连续三年的跨越式发展,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企业。伴随ATL的崛起,北大先行自然是一路飞升了。表3中的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这些上市公司就更不言而喻了,表3中另一家湖南企业,因去年在为三星供货中突发质量事故,因而元气有所损伤;宁波某三元龙头企业也因老板发展多元化产业,专业性方面与其他几家相比略微逊色;排名第9的振华新材料,今年前7、8个月的三元材料产量一直维持在100-200吨/月的水平,直至9月开始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好转,才慢慢回升至300多吨的水平。表3中的青岛乾运,连续三年实现了锰酸锂销售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今年三元材料也开始投产,设计产能1500吨/年。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大部分仍重数量,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仍为数不多,例举当下运用在动力电池方面的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两个品种排名前列的企业,三元材料:湖南杉杉、宁波金和、新乡科隆、振华新材料、厦门钨业;磷酸铁锂:北大先行、天津斯特兰、烟台卓能、湖南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