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可帮助我们实现多种用途,例如休闲娱乐、实时导航、工作学习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是,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 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自身最大缺陷就是电池,大多数智能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最长也就两天,如果中度使用或者玩游戏基本不到一天就得充电,有 的甚至一天两充,虽然当下的手机电池这么不给力,但它对手机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没电池的手机和“尸体”无两样,而电池作为手机的源动力,它也有着自身的经历。
什么是锂电池以及优劣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锂电池,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锂电池就是锂原电池,内含纯态的锂金属,为一次性使用、不可充电的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的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以上的小故事只是原电池的发明史,之后被人们经常使用的原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锌-银扣式电池及锂电池等。其中,锂电池源于伟大的 发明家爱迪生,它是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不过,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在加工、保存、使用方面,对 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在那个年代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锂电池已成主流。
而伽伐尼的朋友伏打看到这一现象,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只要有两种不同金属互相接触,中间隔以湿的硬纸、皮革或其他海绵状的东西,不管有没有蛙 腿,都有电流产生,从而否定了“动物电”的观点。因为伏打认识到蛙腿收缩只是放电过程的一种表现,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才是电流现象的真正原因。于是,伏打 列出了锌-铅-锡-铁-铜-银-金的次序,这就是著名的伏打序列。1800年,伏打据此原理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锌为负极,银为正极,用盐水作 电解质溶液。
以上的小故事只是原电池的发明史,之后被人们经常使用的原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锌-银扣式电池及锂电池等。其中,锂电池源于伟大的 发明家爱迪生,它是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不过,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在加工、保存、使用方面,对 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在那个年代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锂电池已成主流。
重新认识手机电池
如今,手机中常见的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但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是流动的,受到外力摔打或者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器,都有可能引起爆炸。其实,只要我们从正规渠道购买手机,使用得当是可以避免这类事情发生的。
而在1992年索尼成功开发出商用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可重复充电的特性,使其迅速成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源动力。同时也让 这些电子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使用时间相应延长,并且锂离子电池中不含有重金属镉,与镍镉电池相比,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要说两者最大的区别, 可以理解为锂电池只能使用一次,而锂离子电池可以重复使用。当然,锂离子电池也可以看做是锂电池的衍生产品。
手机电池的误区及如何正确使用电池
说到这,不知你是否走出对手机电池认知的误区,首先,锂离子电池只是锂电池中的一种,也可以看成是锂电池的改良版,而锂电池是原电池的分支,并且只能使用一次还不可充电,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锂离子电池才可称之为手机电池。
然而,现在还有不少人沿用了镍电池时代的充电习惯,这对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手机来说,会大幅降低电池寿命,因为锂离子电池无记忆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随用随充,只要不过放或者过冲,减少充电周期,延长手机电池的寿命不是问题。
这里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何谓充电周期?其实,一个充电周期就是指电池电量由满用到空,再又空充到满的过程,不过,这不等于充了一次电,例如,当 电池电量第一天用到一半时,又为它充满电,第二天亦是如此,两次下来只能算一个周期,而不是两个。所以有些人非要用完电再充满的做法显然不可取,而一些高 品质的电池经过数个充电周期后,依然会保留原始容量的80%。
展望未来:手机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
当下的锂离子电池只不过是为提升手机续航的技术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来代替锂离子电池,也许是液体或气体,但从整个行业走向来看,为电池超快速充电,似乎成为更容易实现的技术。
此外,在过去的时间里,也有不少厂商为手机续航拿出解决方案,像LG的太阳能充电、燃料供电等技术,它们的工作原理顾名思义,太阳能供电就是利 用光能实现充电,而燃料供电则是通过正常燃料中提取出的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同时排放出没有污染的水。同样重量的燃料电池提供的电量 可达锂离子电池的10倍。
既然原先有锂离子电池外的解决方案,那为何到现在也没解决手机的续航问题?这是因为太阳能转换效率低,并且未具备市场竞争条件,而燃料电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造价高,所以从目前来看锂离子电池依旧无法替代。
展望未来,今后手机电池技术的研发方向应该会向小体积、高续航方面发展,因为只有把手机电池的体积控制下来,才能让手机更好用,但应该是先解决 续航,还是解决体积问题?不知消费者怎么看,小编就此说下自己的观点,看看当下手机的厚度,没有最薄只有更薄,所以笔者认为优先解决续航问题,才是厂商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