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工信部: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5成以上靠进口,3成以上为空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13日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表示,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往往扬长避短,片面夸大成绩。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辛国斌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2%,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产品、模式等不断涌现,一批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

    辛国斌表示,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对外依存度高,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据介绍,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几十年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的路还很长。”辛国斌说,应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当头炮”,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防工业改革以及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炒作所谓新技术新产业,必须高度警觉,坚决纠正。

    三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改进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提升。

    四是着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否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决定制造强国目标能否实现。

    五是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承载体,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制造业企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龙头企业,也需要小企业,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发展一批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