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龙科多:错过电动汽车 中国就又错过一次大航海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7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鑫椤资讯
    一百多年前,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提出“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的规模不次于第二、三名之和。今天,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优势似乎比当年大英帝国的海权还要稳固:
 
    2016年,全世界汽车产量达到空前的9500万辆,其中中国制造了2800万辆,接下来是美国1200万辆,日本900万辆,德国600万辆。换句话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了第二、三、四名之和。
 
    然而,下面的地图或许会打消我们的很多乐观情绪。
 

 
    这是2016年世界各国网民搜索汽车品牌的数据,在这张图上,红色的丰田占领了中国,美国和非洲的大片地区,最为显眼,再加上橙色的本田标志,日系车成为这张图里的第一势力。
 
    然后是蓝色的宝马、深蓝的大众、黄色的雷诺、淡黄色的奔驰,至少守住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许多前欧洲殖民地。紫色现代虽然“占领”国家不多,但有国土最大的俄罗斯和即将成为人口冠军的印度撑腰,也不可忽视……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图上没有中国品牌的任何踪迹。
 
    虽然这张图反映的世界汽车市场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但说起中国汽车品牌的地位,真实数据更让国人尴尬——去年世界汽车型号销量排行榜前100名,只有8个中国自主品牌,其中最高的是廉价车五菱宏光,排名第11,加上第15名的哈佛H6,前三十名里就再也没有中国品牌的影子了。
 
    回到中国国内,从总量来看,2400万客车销量,有1400万归于合资品牌。
 
    为何外资品牌如此强势?为何世界第一汽车大国没有足够强势的自主品牌?
 
    核心原因当然是技术积累不足。
 
    和西方一个多世纪的内燃机、汽车制造历史相比,中国汽车产业历史只有60年,现代轿车产业不过一代人的积累。但为何80年代提出的“市场换技术”思路,在汽车行业的落实不能让人满意呢?
 
    寡头游戏
 
    这和汽车行业的资源分布以及产业结构有一定关系。
 
    正如前面那张图所展示的基本结构,几个大品牌统治了世界。2016年,丰田、大众、通用三大汽车品牌的销量都超过了1000万辆,雷诺-日产公司996万辆,再加上现代汽车近500万台的销量,五个汽车公司就占了近4500万辆,相当于全球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汽车市场首先是老牌工业强国之间的寡头游戏。
 
    如果仅仅是这些整车厂强悍也就罢了。实际上,这些大牌车企外围簇拥着一大批零配件公司,通过和几个寡头公司长期合同、制定技术标准乃至股权互持等方式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配件公司,大到资产几百亿美元的博世公司,小到十几人规模的家族作坊,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强如采埃孚、格特拉克等掌握先进变速箱核心技术的企业,还可以根据汽车公司对新产品的规划不断升级配件。
 
    换句话说,欧美日汽车公司的技术积累不仅仅体现于自身,更体现于这些外围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储备。
 
    19世纪前对殖民地倾销商品的利润,两次世界大战参与军火生产的经验,战后几十年技术教育的成果……都化作了无数个技术细节,一点一滴地决定了汽车开下生产线时之时的质量。
 
    如果说每个跨国品牌车企是一个帝国,这些配件企业就是帝国统治下的大小诸侯,战时一起接受“帝国”中枢的动员。
 
    理论上说,中国车企也可以和这些零配件企业谈生意,利用他们的技术积累。但实际上,汽车寡头们的产量实在太大,面对零配件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当强悍,而且还会通过技术标准来约束零配件企业的行为。中国这些产量、技术底蕴都不如跨国寡头的汽车厂在谈判中没有多少主动权,任凭对方索取超额利润,反而支持了寡头车企的外围力量,是为“后发劣势”。
 
    一个强大的帝国领袖,控制自己的“诸侯”不仅仅靠力量平衡,首先还要有足够可靠的“直属领地”。
 
    在寡头车企中,这个“领地”一般要包括动力总成,即发动机和变速箱。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产生动力和传输动力才是汽车技术的核心。
 
    一般来说,汽车寡头会自行研发发动机,在关系最紧密的公司制造变速箱,两者往往需要配套使用。目前国内每年卖出1000万台自动变速汽车,其中95%的变速箱需要从外资公司手里购买。
 
    自动变速箱的大多数关键专利已被寡头掌握,后来者就算自己开发也逃不过乖乖交钱的命运:依靠技术壁垒和专利限制,寡头公司们几乎封死了后来竞争者的赶超之路。
 
    反过来说,如果中国企业能在动力总成方面赶超乃至打平欧美日寡头,必然会有“诸侯”反水或在中外之间做投机,当然这需要至少一两代人的努力。
 
    某种程度上讲,国内的威马等新兴车企纷纷计划成立全球产业基金的动作,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彰显对重建“新生态”的迫切渴望。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