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成长期 动力电池技术需创新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7  来源: 中国汽车报  作者:鑫椤资讯
    “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战略目标是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技术手段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技术转型创新是当务之急
 
    “2016是全球纯电驱动转型的标志性年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从产品导入期进入成长期,全球纯电驱动汽车的市场发展已不可逆转,老牌技术强国正在进入转型期。”这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上对2016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的总结。他指出,“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战略目标是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技术手段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100万辆。按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的说法,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走在了各国的前列,电池和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增强,跨产业、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态势正在形成。陈清泰也强调,信息化、智能化将是未来电动汽车差异化竞争的制高点,政府和企业对此应抓紧推进“电动汽车+互联网+交通”的协同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诸多新老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发展。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面临着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缺乏、充电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没有根本解决;此外,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少,在国际上缺乏整体竞争力。针对这些情况,四部委前不久发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门槛,尤其是强化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宋秋玲明确表示:“技术落后的企业和产品将得不到政府补贴,不追求技术创新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技术的创新升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点评:从产销数据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各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是,此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多是依靠政策,发展的基础并不牢固,国际竞争力并不强。面对补贴政策的逐渐退坡,技术的创新升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动力电池技术升级需全产业链协同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之处。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指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和50.7万辆,动力电池达到280亿瓦时。如何引导技术进步、保障电池安全,让电池行业更好地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是需要持续探讨的课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指出,从中日美三国政府提出的动力电池发展目标来看,对动力电池技术的核心指标是将能量密度越提越高。如何实现超高能量密度指标的同时兼顾动力电池使用时的安全性、寿命、成本等因素,是摆在很多研发人员面前的问题。李泓指出:“从提高安全性角度追求全固态金属锂,逐渐增加固体电解质和负极中的锂含量,这是新的体系。”他预计全固态电池在2020年至2025年将首批进入市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表示,电池的材料非常重要,北京理工大学近年来研发的一系列硫基复合材料、硅基复合材料、氟化物等多电子反应新材料,为进一步构建450~500Wh/kg的高能比电池示范体系提供材料基础。
 
    动力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探讨动力电池的技术和市场路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曾毓群指出动力电池的研发需要全链条的协同,包括材料、电芯、模组、电池包等各方面的研发。他同时强调,规模化是惟一可以促进技术升级并保障安全的做法。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兴表示,在市场推广方面,珠海银隆推出了“消融结合”的商业模式,依托钛酸锂电池技术,与金融模型结合,推出十年质保、十年租赁服务。目前在通勤车、公交车等商用车领域推动比较快。
 
    点评: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表示,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将达到260Wh/kg,成本降到1元/Wh;到2025年,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将达到350Wh/kg。这对动力电池的比能量和成本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修订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可以看出政策正在积极引导产业加速技术进步,动力电池行业或将加速进入洗牌期。
 
    产业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跨界融合已成为一大关键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明确提出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人文网“四网融合”的概念。他强调,电动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也是一个能源的载体、信息的载体、人文的载体。在陈清泉看来,从电动汽车变成智能汽车,从智能汽车再变成智能交通,从智能交通再变成智慧型城市,可以产生很多附加值。“创新的制高点是跨界融合。”他说。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电动化必须与能源低碳化相结合,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融合是重要发展趋势,也是行业增值的一个途径。他指出,如果能做到与新能源结合,那就可以利用波峰波谷,也可以利用“弃风、弃水、弃太阳能”等新能源,成本可以进一步下降。欧阳明高说:“要利用好低碳化能源,就要实现V2X技术,车可以给电网回馈电,电网可以给车充电,车可以和房子相互供电,形成智能系统。”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认为,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够发展,最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突破,即新能源技术加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加广义互联网。能源区块链实验室董事长林乐表示,绿色金融(泛能源行业和金融的结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希望以金融为依托促进全球绿色变革。
 
    点评:时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出行共享化的趋势不仅促使传统车企积极转型,也吸引着互联网公司、科技巨头以及出行服务企业纷纷跨界汽车领域。前途、蔚来、车和家等新兴造车企业涌现,跨界融合正悄然改变行业发展的格局。
 
    中外交流与竞争并存
 
    “可以预计政府购车补贴淡出之时,就是外资和合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之日,距今只有四五年时间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如是说。他指出,当前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只是一场序幕,国际化竞争来临之时才是真正的考验。中国的企业必须冷静地看到,产销规模大,并不等于竞争能力强。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重要的是技术基础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欠缺、品牌影响力不足,这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软实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非一日之寒”。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同时,中外合作交流也逐渐增多。蔚来汽车产业发展副总裁张洋表示,蔚来汽车创立之初就建立全球研发体系,原因在于可以利用全球化的资源打造适用于中国的产品。张洋说:“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机会,通过市场吸引资本,通过资本找到全球最好的技术,最后服务于我们。”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表示,中国的机会在于巨大的市场,要让更多的创新企业到中国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将全球创新技术引入中国的问题。深圳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明强调,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兼并收购或吸收要与本土化的研发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融合的问题。
 
    点评:正如陈清泰所说,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正在凸显,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正逐渐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瞄准中国市场。不仅如此,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加大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补贴政策“断奶”之后,能否继续保持优势,成为整个行业必须直面的问题。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