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负极材料 » 正文

废弃玉米棒制备低成本硬碳 用作钠电负极材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29

硬碳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碳前躯体低产率和SEI膜的形成造成其高昂的价格和较低的首次库伦效率,从而限制了应用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日,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的黄学杰课题组利用简单的碳化方法将资源丰富且废弃的玉米棒生物质转变为硬碳材料,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实现了低成本和高首次库伦效率。

图1 HCC制备示意图及SEM图像

图2 HCC-1000,HCC-1300,HCC-1600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图像

该硬碳材料(HCC)的制备工艺相当简单——仅仅一步高温碳化即可(热处理温度为1000℃、1300℃、1600℃,命名为HCC-1000,HCC-1300,HCC-1600,),碳产率在21%左右,产物硬碳为不规则颗粒形态,尺寸分布在5-10μm之间。

该硬碳为无序碳,拥有高度无序结构,且孔隙率很低,比表面积很小(以HCC-1300为例,比表面积仅为3.7m2/g),限制了SEI膜的形成,与材料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密切相关。

图3 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组装半电池测试,可以发现不同碳化温度下的平台容量和斜坡容量均有所不同,温度越高,平台容量越高而斜坡容量越低,可见碳化温度对储钠性能和电化学行为有决定性影响。性能最好的HCC-1300可逆容量达298mAh/g(30mA/g的电流密度),首次库伦效率为86%,循环性能稳定,倍率性能优异。

图4 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此外,以HCC为负极,以Na0.9[Cu0.22Fe0.30Mn0.48]O2为正极组装全电池,实现了207Wh/kg的高能量密度,60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220mAh/g,且循环稳定性良好。理想的性能、简单的制备过程、低廉的成本使得HCC成为有发展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MCA DOI: 10.1039/c6ta04877c

Liu P, Li Y, Hu Y S, et al. A waste biomass derived hard carbonas a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J]. Journal of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6.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