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新电改推动储能市场化 相变储能技术等被看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0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鑫椤资讯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一些影响储能领域发展的不利因素随之减少。”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举行的“储热技术与商业化应用专题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在参会的数十位储能科研界及产业界的专家看来,储能在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售电侧等环节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有关相变储热(蓄冷)材料、系统的研发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发展以分布式和可再生能源互联互通为本质的能源互联网将是大势所趋。新电改将开启万亿级别的全国售电市场,从根本上为分布式能源解决了体制性的障碍,也将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北京今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亮告诉记者,能源互联网是在现有的配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和信息技术,融合了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分布式储能装置,从而实现能量和信息流互联互通,降低成本。可再生能源有非常大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电源出电不稳定会对传统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需要配套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稳定和缓冲。储能系统应用于传统能源系统中可以改变能源的生产、输送、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将解决产能和用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匹配的问题。

      一些专家认为,除了性能、成本等因素外,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是造成我国储能推广应用发展较为缓慢的主要原因。

      去年3月,我国新一轮电改正式启动,随后相继出台了6个配套文件,将促进发电、售电、用电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再加上陆续出炉的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储能的应用价值和潜在市场也从中得到体现。”专家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中提出,新一轮电改将开启我国多个电力市场,例如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售电侧等,储能在这些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专家告诉记者,在我国,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调频辅助服务、延缓输配电扩容升级将是储能最主要的应用。预计到2020年,储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理想情况下总装机规模将达到24.2GW。

      在这次会上,相变储能技术研究成为热议话题。

      所谓的相变储能是指材料发生热物理性,物理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比如固体变成液态,液态变成固态时存储和释放热量的过程。其中,相变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关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集中式光热发电等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赵长颖说,相变储热的优点主要是储热密度高。他所带领的课题组开发了低成本的相变材料的制备,材料由多种硝酸盐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合,经测试发现稳定性较好。张文亮介绍,该公司产品化的相变储能材料均为多元复合材料,材料的温度可以从-10度一直做到230度,适用于空调蓄冷、热泵采暖、太阳能光热发电、海水淡化等不同领域。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