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大众缘何“排放丑闻”后再投电池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3  来源: 电车汇  作者:鑫椤资讯
  九个月前,关于大众汽车在美国汽车排放检测问题上造假的报道,使其全球达到1100万辆汽车受到影响,也不得不提列73亿美元作为欺诈案产生的成本,成为78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桩丑闻。近日,外电报道,第一季度大众集团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但其核心品牌的营业利润则暴跌86%。大众汽车还未摆脱这一排放作弊丑闻的困境。
 
  同时内部人士称,大众或计划投入数十亿欧元新建电池工厂,大众或不采取外包方式,不向松下、三星或者LG等公司寻求帮助来生产电池,相反,大众将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为自己品牌的电动汽车、插电汽车提供能量来源。但仔细想想,大众目前还未走出排放丑闻的阴影,待大众圆满处理好排放丑闻之后,大众还有财力及精力建立一座千兆级的工厂么?笔者看来,其原因有三:
 
  传统汽车“碰壁”,寻找新能源汽车生机
 
  去年,大众划拨162亿欧元的资金,用于1100万辆柴油车的修复、罚款和诉讼等花费。大众集团声称,营业利润从去年的33.3亿欧元升至34.4亿欧元(约合38.3亿美元),经营收益率仅为6.8%。大众核心品牌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至7300万欧元,其经营利润率仅出现0.3%的微小波动。在这种困境下,自建电池工厂、投资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虽然会为大众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这个举措一方面通过新能源汽车品质来提升自己因排放作弊而拉低的口碑,实现品牌形象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新能源汽车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传统汽车及集团缓解财务压力。
 
  顺应自身新能源战略,为战略实施做准备
 
  早在2013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启动新能源汽车战略,在未来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超过20种不同款型的新能源汽车,并计划从2016年起对集团旗下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实现本土化生产。基于这个打算,大众之所以在这时建厂,大众覆盖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很大部分也是出于战略考虑为日后在中国或其他世界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做铺垫,保证将来产能与市场相匹配。
 
  打造核心零部件,整合采购供应系统
 
  如果将整车比喻成汽车产业的框架,核心零部件则是筋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关键看零部件!”是知名整车生产企业深谙的一个道理。同样,大众不采取外包方式,不向松下、三星或者LG等公司寻求帮助来生产电池,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为自己品牌的电动汽车、插电汽车提供能量来源,正是出于对质量的严要求、严把关。同时也显示了大众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自信,以及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看重。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关键词: 大众 电池 排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