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新型电源 » 正文

燃料电池列入《中国制造20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6  作者:鑫椤资讯
核心提示:在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的规模方面,《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5月22日,工信部再次发文,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关于“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涉及到燃料电池。按照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而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060辆,同比增长1.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4790辆,同比增长11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523辆,同比增长92%,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10辆;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781辆,同比增长10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956辆,同比增长100%。
 
  在关键材料、零部件逐步国产化方面,《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批量化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业内分析认为,燃料电池堆和整车性能逐步提升,显得迫在眉睫。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寿命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超过2.5千瓦/升,整车耐久性到达15万公里,续驶里程500公里,加氢时间3分钟,冷启动温度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大幅提高,和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化推广。
 
  在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的规模方面,《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广证恒生认为,燃料电池可使用范围广,商业化概率高。燃料电池在分布式电站、应急电源、交通运输、军事和海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业内认为,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和示范关键在于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批量生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提升和工程化水平也至为关键;另外燃料电池在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器等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一定市场。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