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从新乡市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批复同意新乡市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方案,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 据了解,中央财政对试点方案采取滚动方式予以支持,实施时间为2014年至2016年。今年拟安排1.3亿元补助资金,由财政部根据管理规定审核后下达。
新乡电池产业拥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新乡市被授予“中国电池工业之都”,是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国内种类最齐全的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国内十大电池出口基地、国内最重要的军工电池生产基地。尽管企业的单体规模并不大,新乡却凭借完整的电池产业链条,拿下了全国电池行业第一个“都”的称号。60年时间里,在新乡的各个方位,电池材料、电池回收等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机构遍布,都在围绕着电池做文章。
据了解,新乡市大大小小的电池材料企业有上百家,其中仅正极材料企业就有几十家,这两年随着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的正极材料企业也经历了行业内的大洗牌,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新乡市主要正极材料企业的现状:
1、新乡市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由河南科隆集团于2004年创建成立,是从事镍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经营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主导产品为球形氢氧化镍和三元材料前躯体、三元材料,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电池行业镍氢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龙头企业之一。现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
2、新乡锦润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公司自主研发亚铁、三价铁等多工艺生产技术)、锰酸锂尖晶石型工艺处于行业领先的水平。公司将逐步扩大产能至具备年产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1200吨,磷酸铁锂产品1000吨生产规模。
3、新乡市中天光源材料有限公司,公司2008年10月投入运营,主导产品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现具有年产磷酸铁锂1000吨,锰酸锂1000吨的生产能力。由于今年公司磷酸铁锂的订单有所减少,锰酸锂的产量提升至1500吨左右。在未来几年公司将以稳定产品质量为方针,暂无扩产的意向。
4、新乡市天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已具有二十年发展历程,并于2012年在国家化学物理电源产业园区购置了120余亩土地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公司主营产品为镍钴锰酸锂,具有年产5000吨的规模实力;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储氢合金粉产品系列,具有年产1000吨的规模实力;一次性锌锰电池负极材料锌粉产品系列,具有年产3000吨的规模实力。
5、新乡市赛博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2-3年前,从格瑞恩剥离出年产1000吨锰酸锂生产线、年产1000吨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目前其公司年产锰酸锂2000吨、磷酸铁锂1000吨、负极500吨。
6、河南帝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帝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河南帝隆集团旗下子公司,公司已具备年产800吨高性能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规模,不过由于一些原因,今年过完年后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再产的时间未定。
7、河南新乡市华鑫电源材料有限公司:新乡市华鑫电源材料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新乡市第八化工厂和新乡市第八化工有限公司,他是经股份制改造的股份制企业,是由北京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河南环宇集团。2010年,公司与英国欧瑞基金合作,正式更名为新乡市华鑫电源材料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制造基地设立在河南新乡。主营产品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以及改性球形石墨负极材料。
虽然国家大力推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实际推进速度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的阻碍,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国内的正极材料市场受国家不断出台新能源汽车利好消息的影响,项目匆匆上马,产能盲目扩张,导致市场进入恶性竞争,产品供大于求的,高附加值产品短缺。从上述新乡市主要正极材料市场企业现状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些企业尚未大规模产业化,批量少、生产装备科技含量低,品质参差不齐,技术门槛低,制约了其发展。而此次试点方案的获批,将对进一步提升新乡市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的区域特色优势,增强电池及电池材料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早些时候,新乡市与富士康集团分别签署了新乡市电动汽车和汽车电子合作框架协议、新乡市锂电池合作框架协议、新乡市智能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锂电池制造基地。7月、8月富士康集团高层多次莅新与各方就锂电池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洽谈,决定首先将富士康3C和动力锂电池项目落户新乡,共同打造富士康电池基地。锂动电源的介入,让新乡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看到了希望,必将极大地带动和提升该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新乡市市委书记李庆贵说,未来4年到5年,新乡将会被打造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电动汽车运营城市和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