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直到目前国内负极材料产品中碳负极依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随着锂电池市场发展的需求,碳负极在容量上的先天不足成了其在这条道上走的更远的拦路虎。因此,一些新型负极材料也蕴育而生:钛酸锂,不定型碳,硅碳负极,金属合金,石墨烯等等。硅基负极材料,它具有极高的理论储锂容量(4200mAh/g),远远高于石墨类负极材料理论容量的372mAh/g。
硅碳负极材料也成为人们目前严重非常受关注的新型负极材料产品之一。其循环性能以目前国内的现有技术水平普遍在500次左右,该特性限制了在动力电池上一展拳脚的机会,现有在产厂家的试用及使用对象基本以3C电池为主。另外,尽管硅材料的理论容量可以达到4200 mAh/g,但受制于膨胀因素,为了达到各种性能的最优平衡,现国内硅基负极普遍容量在500 mAh/g左右,循环次数在500次左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国内硅基负极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
目前在产主要生产企业:1. 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开工建设中,产品已经通过三星SDI认证。2.普瑞斯(Amprius Inc)生产的硅碳负极材料主要是自用,主要应用在3C数码电池产品。目前硅碳负极材料产品的产量是公斤级别,预计明年将扩产至百公斤级。公司现有硅碳产品容量在400-600mAh/g,但美工公司已经能生产出能量密度在1200 mAh/g的产品,然尚未产业化生产。其他也有不少公司致力于该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如有研总院,奇瑞汽车车研究院等。
从目前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市场的使用情况及在产情况可知,其市场使用情况还非常有限,应用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难题仍待攻克,由于是其在动力电池产品的应用方面,其循环性能的缺陷使得其目前在改领域的方面仍是空白。目前碳材料仍是市场的主流产品,且在未来三五年也将无法改变目前的市场产品结构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碳负极材料产品技术相对成熟,由于是天然石墨类负极材料产品,国内现有技术已经基本将克容量发挥到极致;
2.碳负极材料产品技术的成熟使得其成本远远低于新型负极材料产品;
3.对于电池体系而言,目前正极材料的比容量普遍相对较低,石墨产品作为负极搭配是可以满足其容量密度需求的,作为整个电池系统中的一员,单一性能的提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池的问题。
硅碳负极材料也成为人们目前严重非常受关注的新型负极材料产品之一。其循环性能以目前国内的现有技术水平普遍在500次左右,该特性限制了在动力电池上一展拳脚的机会,现有在产厂家的试用及使用对象基本以3C电池为主。另外,尽管硅材料的理论容量可以达到4200 mAh/g,但受制于膨胀因素,为了达到各种性能的最优平衡,现国内硅基负极普遍容量在500 mAh/g左右,循环次数在500次左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国内硅基负极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
目前在产主要生产企业:1. 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开工建设中,产品已经通过三星SDI认证。2.普瑞斯(Amprius Inc)生产的硅碳负极材料主要是自用,主要应用在3C数码电池产品。目前硅碳负极材料产品的产量是公斤级别,预计明年将扩产至百公斤级。公司现有硅碳产品容量在400-600mAh/g,但美工公司已经能生产出能量密度在1200 mAh/g的产品,然尚未产业化生产。其他也有不少公司致力于该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如有研总院,奇瑞汽车车研究院等。
从目前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市场的使用情况及在产情况可知,其市场使用情况还非常有限,应用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难题仍待攻克,由于是其在动力电池产品的应用方面,其循环性能的缺陷使得其目前在改领域的方面仍是空白。目前碳材料仍是市场的主流产品,且在未来三五年也将无法改变目前的市场产品结构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碳负极材料产品技术相对成熟,由于是天然石墨类负极材料产品,国内现有技术已经基本将克容量发挥到极致;
2.碳负极材料产品技术的成熟使得其成本远远低于新型负极材料产品;
3.对于电池体系而言,目前正极材料的比容量普遍相对较低,石墨产品作为负极搭配是可以满足其容量密度需求的,作为整个电池系统中的一员,单一性能的提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