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商已经由概念成为现实。目前,在移动电商领域,阿里依然遥遥领先。据其招股书披露,二季度,阿里巴巴移动电商平台的交易额超过1640亿元,同比增长约3倍,占比达到32.8%;移动端的收入达到24.54亿元,同比增长923%,占比达19.4%,比2013年同期上升16.6%,较2014年第一季度高出7%。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手机淘宝+手机天猫占据了手机购物市场交易份额的85%。
但蔡鹏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改变在于打破了PC时代流量垄断的格局,移动流量是碎片化的。因此,对于商家而言,不再被某几家巨头的流量所控制。
这一变化已在手机淘宝中有所体现。胡松表示,在移动端,壳壳果的流量主要来自于自媒体、QQ空间和微博等,而手机淘宝则只是一个完成交易的地方,未来其他渠道引流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的流量来源也开始多元化,这对于手机淘宝来说,意味着挑战。
目前的手机淘宝包含了淘宝、天猫、聚划算等业务模块,其业务和盈利模式基本是PC端的复制:淘宝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天猫收入则由佣金和广告组成,聚划算同样以佣金和广告(坑位)为主。因此,一旦手机淘宝的商家开始在“淘外”寻找流量,势必减少在“淘内”的广告投入。
与此同时,受限于手机屏幕过小,无论是广告位还是搜索,相比PC端,原有的广告模式将大打折扣。
蔡鹏表示,移动互联网是基于社交和分享聚集流量的,获取流量的方式不同直接导致谁抓住流量谁就可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流量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营销开始普及,改变了简单的广告导流模式。
商家在手机端出现的微妙变化也正逐步改变着移动电商的生态,阿里需要在移动端探索新的模式。
O2O之战
阿里巴巴的招股书显示,淘宝+天猫+聚划算三大电商业务依然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未来更大的想象力或许还有O2O。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几家传统商家均表示,目前在O2O方面依然处于尝试,但肯定是一个趋势,工具方面主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钱包。
目前,阿里系的支付宝钱包已在O2O领域攻城略地,涉足医院、公交、零售、餐饮等多个行业。但不同于PC时代的独步天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时代,腾讯旗下的微信成为阿里最强大的对手。尽管目前微信在O2O领域还未形成“霸权”,但在战略上,阿里不得不重视这个对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钱包属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并非此次阿里巴巴上市的资产。
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的O2O概念只能依靠淘点点以及全资收购的高德地图和UC。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接入的商家数量,还是贡献的收入,淘点点依然处于起步期,即使内部对比,也无法与支付宝钱包相提并论。
近两年来,地图和搜索被视为O2O的两大入口。目前高德地图与快的联手进入打的领域;同时与UC旗下的神马搜索开始整合,将形成基于LBS和搜索的O2O模式。据了解,未来支付宝钱包的商家数据将逐步整合至神马搜索,用户通过移动搜索,结合高德地图的定位和导航,由线上寻找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
但在这个新领域,阿里还面临着百度、腾讯和搜狗在地图、搜索方面的挑战。
无论是传统电商对线下零售的渗透率,移动互联网商业化的探索,还是新兴的O2O对线下商业改造,目前均处于低水平,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但对于巅峰上市的阿里巴巴而言,旧时代已经终结,一个硝烟弥漫的新时代已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