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教授指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体仍将是炭石墨材料。钛酸锂不可能取代,Si、Sn、金属氧化物等工业化应用还需要大量的研发工作。炭石墨负极材料中石墨质负极材料仍然是主流产品。软炭、硬炭、多孔炭、纳米炭、石墨烯等或者电化学性能不理想,或者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石墨烯材料虽然前景比较好,但距离量产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十年是保守估计。
而对于新型材料微晶石墨来说,沈教授认为:1,其石墨化程度高(g≥92%),决定了微晶石墨负极材料的容量高;2,颗粒包含大量石墨微晶,决定了充放电时锂离子的插/脱通道多,扩散路径短,所以大电流充放电(倍率)性能好;3,颗粒由很多随机取向微晶组成,具有准各向同性。所以充放电时颗粒的胀/缩小,实测电池负极极片的胀/缩,微晶石墨负极在3-5%,远低于现有负极的6-8%。因此可以预计它的循环寿命长。这些性能正是动力电池急需的,因此微晶石墨有望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质负极材料!
而对于该材料,沈教授表示内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正与清华大学合作,已经完成生产线的建设,预计2015年投产。试生产产品正送电池厂家测试及用户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