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新能源产业储能领域又有新动作。近日,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力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三方签约,共同投资组建钠硫电池产业化公司,落户嘉定工业园区。公司成立后,上海钠硫电池产业有望形成从研发到生产到应用的产业链,兆瓦级储能示范电站有望在沪运营。
研制大容量钠硫储能单体电池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等产业迅速崛起,新能源发电的电能怎么储存,如何平稳、智能地接入电网,成为新能源产业亟需突破的瓶颈。以钠硫电池为代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电力公司合作,成功研 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容量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储能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家。
由钠硫电池模块组成的储能电站大到可为发电厂、变电站联网储能,小到可供企业、家庭独立使用。据估算,一个由20个电池模块组成的兆瓦级储能电站,可满足多个居民小区或多幢商务楼宇一天的非动力用电之需,而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就能装下整座电站。钠硫电池结构紧凑容量大、能量储存和转换效率高、寿命长,是今后储能领域和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
签署产业化合作协议
去年7月,上海市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在沪正式签署《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钠硫电池产业化的合作意向书》。
大容量钠硫电池产业化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落实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国家电网公司合作的具体举措。国家电网公司和上海市均表示将重点支持钠硫电池的产业化工作,并积极推广应用。协议双方将在加快国家电网公司上海智能电网研究与发展中心建设、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电力光纤设施建设服务三网融合发展、推动钠硫电池产业化和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智能电网示范应用5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上海市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储能、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器件、智能变电站系统及智能设备、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高温超导、IT通信及软件信息服务业7方面技术和产业。到2012年,上海将力争培育3~5家智能电网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
开创“三位一体”合作模式
新成立的钠硫电池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4亿元,上海电气现金出资2.4亿元占60%,上海电力、中科院无形资产分别作价0.8亿元,各占比20%。上海电气依靠在产业化制造方面的优势,与上海电力、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强强联合,开创技术——产业化——用户“三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模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作为全球第二家掌握钠硫电池陶瓷管核心技术的科研机构,此前已与上海电力共同建设了钠硫电池中试基地,为钠硫电池产业化公司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规划,合资企业落户嘉定工业园区,产业化目标分3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加大原钠硫中试基地已开展的各项科研攻关力度,提高单体电池性能。第二阶段,规划贯通具备5MW~10MW级生产能力的产品中试线。配合国家、上海市的示范项目,建立兆瓦级储能示范电站。第三阶段,设计贯通50MW生产线,达到产业化目标。届时,合资企业将形成兆瓦级大规模化生产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并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