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业准入条件临近出台,几家欢喜几家愁。全行业洗牌的结果不达标企业黯然退场,而有优势的企业发力扩张、享受到洗牌带来的市场各种好处。但幸存企业在欢喜后更应加倍重视环保,对环保怀有一份责任感。
今日,某媒体撰文称“备受关注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制订工作已进入尾声……工信部就准入条件的征求意见日前已结束,近期交环保部,如果争议不大则最快本月内就会下发。”
据上海有色网(SMM)统计,自今年5月国内掀起对铅蓄电池行业的环保风暴以来,1700家拥有营业执照的企业只存活剩下了约30%。预计准入条件出台后,幸存者中还将倒下一批。但这对于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来说,似乎是个福音。
据上海有色网监测,国内现货市场上1#铅的成交价,已从4月初时的最高17,750元/吨,下跌至10月18日的14,675元/吨。其中,下游需求减少是打压铅价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70%的精铅被用于铅蓄电池生产。据此粗略计算,近半年的时间里,铅蓄电池企业对铅的采购成本逐步下降了3000元/吨。
同时,受铅蓄电池供应减少影响,国内各地市场上的铅蓄电池价格曾最高提价幅度达70%以上。成本下降、售价增涨、市场供应出现缺口,三方面因素累加后令国内龙头铅蓄电池企业订单大增,生产安排已近满负荷运转。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准入条件的出台,国内优势企业还将进一步享受到洗牌的好处。空出来的市场份额总得有企业去填补,而准入条件中关于新建和改扩建规模的设定,无疑是在鼓励达标企业继续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同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也令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在定价上开始具有话语权。
不过,该人士也提醒,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的龙头企业更应保持一份清醒,明晰目前享受到的利润得益于环保风暴扫除了不合格对手,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自身疏忽了环保,一样会被环保风暴无情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