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理工大开发新型电池 容量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的3到7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6
核心提示:理工大开发新型电池,容量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3~7倍,并且在0℃~60℃下稳定运行。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材料及器件实验室黄昊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以“SnS2半填充碳纳米管阳极的容量逆增长和口袋效应”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旗舰期刊ACS Nano上。文中刊发图片,使用SnS2半填充碳纳米管新负极材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驱动了LED矩阵,“点亮”了大连理工大学校徽。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材料及器件实验室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在基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容量衰减和低导电率的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碳约束核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关键难题。在此基础上,实验室开发了一种SnS2半填充碳纳米管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现了“非常规”的容量逆增长特性。

    实验室通过一系列的微观结构表征揭示了所增长的容量来源于碎化的SnS2晶粒界面,而碎化的晶粒被碳纳米管包覆约束,保持良好的导电网络,这在该项研究中被实验室称之为“口袋效应”。以此新型负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和安全系数,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容量的3~7倍,并且在0℃~60℃下稳定运行。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