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未来几年将投入数百亿元支持新能源开发,未来杉杉不仅要做中国最大的锂电池供应商,也要做世界最大的锂电池供应商之一。”面对参会者,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豪气万丈的表示。郑永刚提出了杉杉的目标。他认为,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锂电池方面不断地进行投入。
在新能源领域,过去的很长时间内,杉杉集团一直致力于锂电池材料的生产研发,从正负极、到电池材料,最近又开始挺进隔膜领域。如今,杉杉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供应商,不仅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通过杉杉的股价表现,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突围选择
之所以进军锂电池行业,郑永刚坦言,主要是因为服装行业竞争过于激烈。虽然在服装行业,杉杉已做到龙头地位,“但是服装业是竞争性领域,没有垄断,品牌都有各自的目标消费群体,属于个性化消费,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和汽车、化工、石油开采不一样,你不能做到无限大。”因此,到1999年以后,郑永刚就开始寻找可以让杉杉突围的路径,让企业拥有新的生命力。“我们的财力和精力都还有剩余。”
1999年3月,一个项目的报告决定了杉杉日后转型的命运。
“中国惟一一个碳素研究所,鞍山热能院碳素研究所,其中间相炭微球(简称CMS)是继碳纤维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高科技新型炭素材料,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主流品种和首选材料,当时只有日本能大规模生产,但价格昂贵。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空白。”
和任何普通人一样,报告中复杂的材料学术语郑永刚并不懂,也坦诚地说自己不愿意学,但是他看得懂报告中的关键词:中国唯一一个碳素研究所、“863”课题、新能源、进口昂贵、中国、填补空白。他相信对新技术不懂不是弱点,如何思考让人为自己做事、如何配置资源才是他的用武之地。
“我们当时就花了8000万元,把这个'863’课题,把他们的人连老婆孩子都请到上海,安居才能乐业,我们第二个产业就开始了。”郑永刚说,那时候杉杉银行里的存款大概有4亿元。“现在看来花8000万元买这个课题,很值”。1999年9月,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几个月后,负极材料一期工程在上海投产,第二年6月投入满负荷运作,投产第一年就创产值3亿元。
虽然自此进入到了锂电池行业,但杉杉对于自己在锂电池产业上的定位也一度发生过动摇,到底是生产材料呢,还是再往下游发展,生产电池?最后还是郑永刚拍板决定,以生产电池材料为主。
“现在全世界做锂电池的企业有上千家,我们再做锂电池就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如果做材料供应,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要哪一种结果?道理就这么简单。”
合作开发
经过多年的发展,杉杉股份目前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涉及生产的领域主要有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等。杉杉股份已经成为这一战略性新兴龙头产业中的领先企业。目前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正极材料规模国内第一,钴酸锂年产能4000吨;负极材料规模全国第一,年产能5000吨。
2009年2月,杉杉集团出售了28%的股权给日本伊藤忠商社。行业内部人士认为,之所以有此举,是因为郑永刚看重的是伊藤忠商社控股的日本三洋集团,它是世界上最顶尖的锂电池生产商,这样一来,杉杉就和三洋攀上了亲戚,有可能成为三洋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可能更方便地从三洋手中买得先进的锂电池技术,从长远来看,此举也可以让杉杉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日本这个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
果然,2010年2月,杉杉股份与户田工业株式会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就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签署了“关于资本合作及业务合作的备忘录”。合作双方约定将以湖南杉杉为平台,通过三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业务对接,扩大三元系、锰系等正极材料产品品种,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通过合作,在目前湖南杉杉4000吨产能的基础上,计划进一步充实产品种类,增强生产能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与日本企业户田工业的这次合作,牵手这家正极材料的技术巨头,让杉杉在正极材料领域中拥有了巨大的话语权。而正极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池性能的高低。
除正负极材料之外,随着产品用户的增多及用量增加,杉杉在电解液市场的表现也取得预期效果。目前,杉杉锂电池电解液每月的产量已从最初的30吨上升到90吨左右,而电解液年产能也已达到了3500吨,位居全国前列水平,成为国内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综合规模和实力排名第三的企业。
收购矿山
在锂电池负极材料这个代表新能源和新科技的领域布阵之后,商业嗅觉敏锐的郑永刚认识到与政府合作的重要性。“2000年我们就收购了中科英华,是中科院的上市公司。因为我认为要做高科技产业,一定要把跟国家的科学院、研究院所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就是跟着科研院所结合起来做。”
在运筹行业技术制高点的同时,郑永刚还在计划收购资源。2009年5月28日,杉杉股份在澳大利亚佩斯与Heron Resources Limited签署了关于Yerilla镍钴矿项目的框架合作协议。据悉,Heron总的镍金属储量约813万吨,钴金属约54万吨,其镍储量超过中国最大的镍矿金川镍矿。
杉杉将与Heron一起合作开发Yerilla镍钴矿项目,并成立合资公司,其中杉杉出资占70%的权益,Heron以Yerilla镍钴矿全部矿权出资占30%权益。
行业分析师认为,“收购澳洲矿产主要是为了降低其锂电池原料生产成本。”作为生产锂电池的原料,钴占据了锂电池主要原料钴酸锂成本的60%。而钴价格昂贵,目前这一材料国内大多需要进口。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海外收购矿山的风险不容忽视。因为目前这个矿山还只是初步勘探,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地开采还不具备条件,这就意味着后期需要至少十几亿元的资金投入,而杉杉是跨国并且跨行业投资矿山,经营风险其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