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2017年动力电池仍是新能源汽车投诉“重灾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9  作者:鑫椤资讯
   一场轰轰烈烈的汽车革命已经拉开大幕,电动化仅仅是个开始。在电动化变革大潮中,动力电池是当之无愧的旗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同时,动力电池数据也很亮眼。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统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达37.27Gwh。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得承认,动力电池还有很多不足,离用户所期尚有距离。
 
  动力电池仍是投诉“重灾区”
 
  据业内机构统计,2016年,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投诉51宗;2017年投诉量略降,减少到40宗。从处理率看,2016年的处理率达100%;2017年约为70%。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的40宗汽车投诉案件中,电机问题投诉14宗,占比35%;动力电池问题投诉26宗,占比达65%。可见,动力电池仍是新能源汽车投诉的“重灾区”。
 
  总的来看,用户反映的动力电池问题有电量虚标造成续驶里程不足、低温无法快充等,都是一些给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带来实际困扰的问题。
 
  用户投诉折射动力电池行业现状
 
  动力电池的容量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的长短,续驶里程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这些因素左右着消费者的选购意愿。
 
  而由于影响续驶里程的因素比较多,涉及电池容量、驾驶习惯、车重、温度等,这便给企业虚标电量和续驶里程提供了空间,为了增加销量,即使主观故意夸大,企业也总能给出“合理”解释。
 
  此外,也有用户投诉新能源汽车在冬季“快充变慢充”。其中一个案例,4S店给出的答复是“冬天过去就好了”,用户自己检测发现,车辆冬季无法快充的原因在于动力电池加热功能发生故障。其实,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只是这些动力电池小问题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极其糟糕,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在实验室里,我国的动力电池技术堪与国际巨头比肩,但在应用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很多细节上的小毛病对于动力电池本身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在用户端就会被放大。动力电池企业要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着力解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革命”尚未成功,动力电池同仁仍需努力。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