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上下游齐舞 锂产业战略地位直逼稀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10  来源: 鑫椤资讯  作者:鑫椤资讯
    碳酸锂用途广泛,在电池、润滑剂、陶瓷、玻璃、空调、冶炼等重要工业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随着近期全球新能源开发的热潮加温,碳酸锂在锂电池中的应用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
  但长期以来,由于存在技术和资源两大壁垒,全球碳酸锂行业处于寡头垄断格局中,三大巨头智利SQM、美国FMC和德国Chemtall合计年产能逾8万吨,占全球市场80%的份额,我国高纯度碳酸锂也多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国际巨头一宣布提价,必将对国内碳酸锂下游市场供给产生影响。
  广泛的用途与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鲜明对比,让“重新审视碳酸锂乃至锂资源战略地位”的呼声一直存在。业内普遍认为,必须吸取铁矿石国际定价权旁落的前车之鉴,应将锂资源纳入国家战略性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锂矿资源丰富,其储量与南美的智利、玻利维亚一同排在世界前列。全球锂矿分为以锂辉石、锂云母为代表的矿石型矿和盐湖卤水矿两种,中国拥有亚洲第一大锂辉石矿——呷基卡矿(矿石储量8400 万吨),以及锂储量在世界盐湖中排名第三的西藏扎布耶盐湖。良好的资源禀赋为我国加大自主开发锂资源力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地质科学院一位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每年存在约两万吨的碳酸锂需求,但真正来自于我国矿石提取的碳酸锂供应量只有3000到4000吨,这其中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结合上述现状,市场分析人士纷纷将锂资源未来战略地位与同属小金属序列的稀土相提并论。这其实也可从去年以来涉锂公司的业绩走势中窥知一二。去年以来,稀土板块走出了一波波惊艳的行情,从贯穿去年的稀土永磁概念股、稀土资源类个股,到今年的稀土资源重组概念股,股价涨幅均不小。而在涉锂公司方面,自国际巨头6月初宣布提价消息后,包括天齐锂业(002466)、盐湖股份和赣锋锂业在内的国内锂资源开采及加工龙头公司股价便持续上涨,截至6月25日收盘,板块平均涨幅已近5%。
  今年以来,工业级碳酸锂均价涨幅已超过10%。根据相关券商分析,目前市场上的碳酸锂产品平均毛利率在26%左右,净利率在20%左右。如果提价10%,对应净利率可达30%,相应公司产品净利润可提高50%。
  上述的中国地质研究院专家表示,由于锂在新能源中的不可替代性和新能源未来市场的巨大空间,国家应及早谋划锂战略,这无疑是上策。
  近日,全球碳酸锂巨头Rockwood和FMC相继宣布近期将提高旗下碳酸锂等锂产品价格。消息一出,让目前正处于上升通道的碳酸锂价格再添涨价动力,也引发市场对于碳酸锂及其背后锂资源产业链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碳酸锂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料,正由于国内电动车产业化及铅蓄电池替代等进程加速,其广阔的需求空间越来越被业界看好。此外,锂作为战略性资源,其逐日上升的地位也被业界寄予稀土“第二”的期待,相关企业围绕锂资源的布局争夺战打得热火朝天。
  诸多市场分析指出,“锂”元素涉及从上游资源开发,到中游原料加工,再到下游电池推广应用等一条完整产业链,带动起的将是万亿级的产业版图。
  锂价一路飙升 资源争夺激战正酣
  锂资源开采及碳酸锂生产存在的良好的市场前景,已吸引众多企业趋之若鹜。据公开数据统计,中国蕴藏的基础锂资源储量达523万吨,主要包含于盐湖卤水及锂辉石、锂云母矿中。按地域划分,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的盐湖和四川、江西的锂矿山。事实上,近几年来,看好锂资源产业前景的企业已开始围绕这些资源“宝地”开始谋篇布局。
  在亚洲第一大锂辉石矿四川甘孜呷基卡矿,开采权已被分割殆尽。2009年9月,路翔股份(002192)斥资7310万元收购了甘孜州融达锂业有限公司51%股权,由此拥有呷基卡锂辉矿部分矿脉开采权。而在今年4月,天齐锂业也通过收购四川雅江县措拉锂辉石矿探矿权,正式拥有了呷基卡矿东北部分的探矿权,该公司也借此由碳酸锂生产商向上游锂矿资源开采进军。
  在盐湖卤水矿提取锂方面,一些大型企业近几年来在扎布耶盐湖和柴达木盆地深处开始建设碳酸锂等锂产品生产基地。据了解,目前盘踞在这些盐湖盆地的企业主要是西藏矿业(000762)、中信国安(000839)、西部矿业(601168)集团、青海盐湖集团这四家公司,而西藏矿业和中信国安又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相关专家指出,诸如西藏矿业、中信国安等公司均属于传统矿山资源开发企业,涉足锂矿资源开发有“近水楼台”优势,这些企业也已成为各资源地的开发主体。但随着近年来锂资源开发热度的升温,一些后来者也瞅准时机,力图在这一场资源盛宴中分一杯羹。
  除天齐锂业外,处于锂产业链最下游的比亚迪(002594)也杀将进来,双拳同时出击盐湖卤水矿和锂矿山开采。在锂矿山开采方面,比亚迪早年已密集调研呷基卡矿,意欲进军其中。而去年9月,比亚迪更是与西藏矿业同时发布公告称,比亚迪与西藏一家名为金浩投资的公司将组成联合体,收购西藏矿业旗下扎布耶锂业公司22%的股权,其瞄准的是扎布耶湖20年的锂矿资源开采权。
  近年来,江西宜春又作为另一块“藏宝地”被发现。盘踞在江西省内的锂产业公司多达50家,江特电机(002176)和赣锋锂业龙头地位已确立。以去年8月收购当地一家公司80%探矿权益为标志,江特电机将自身打造为宜春当地锂资源开采唯一主力的意图赫然彰显。
    国内锂资源争夺愈演愈烈之际,国外厂商也逐渐开始渗透其中。去年年初,坐拥其国内1800万吨锂资源储量的澳大利亚银河资源公司投资逾6亿元人民币在江苏张家港兴建亚洲最大碳酸锂生产基地,成为登陆中国的第一家外国碳酸锂厂家。
  多位券商分析师纷纷指出,在目前国内外锂产品供需持续紧张的格局下,海外龙头的频繁提价将给予国内企业涨价的理由,预计国内碳酸锂价格仍将维持上涨趋势。而在“涉矿”成为近年来无数公司热衷主题的背景下,以碳酸锂价格一路飙升为起点,将吸引无数公司加入到锂资源开发及碳酸锂生产的市场争夺中来。
  三大终端市场暴发 锁定万亿级投资版图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涉足锂产业的众多公司均并非单染指锂资源开发,其战略定位均为形成“锂矿开采—碳酸锂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布局。
  在这条产业链下,涌动的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及相关企业良好的业绩增长潜力。
  据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测算,每10万辆新能源汽车(40%电动客车、20%电动轿车、25%混合动力客车、15%混合动力轿车)将拉动5000-8000吨的电池级碳酸锂需求,相当于全球碳酸锂需求量新增5%-8%。
  而目前我国现有的碳酸锂产能在3.3万吨左右,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只占1/3。国内碳酸锂的供应量为1.2万吨,市场需求量为1.9万吨。专家分析认为,市场缺口在未来几年会因为下游需求的猛增而持续扩大。
  一般来讲,碳酸锂的提取从来源可分为矿石提取和盐湖卤水提取两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国内80%的碳酸锂来自矿石提取,这种提取工艺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技术经验相对成熟,但成本高达3万元/吨。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外碳酸锂提取已告别矿石提取阶段,80%来自于盐湖卤水矿。尽管这种工艺提取的碳酸锂目前仅能满足工业级需求,离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电池级技术要求还存在差距,但这一工艺的提取成本仅为矿石提取的一半左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世界90%的锂资源蕴藏于盐湖卤水矿中,随着技术的成熟,其全面取代矿石提取工艺将指日可待。
  上述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表示,目前国内通过卤水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企业主要包括赣锋锂业、盐湖股份等。近年来这些企业进军上游资源开发,已实现了综合成本的不断降低,有望在我国锂产业链中异军突起。
  无论是锂矿石还是盐湖卤水提取,其生产的碳酸锂均将在下游客户处制成正负极材料或电解液,后者再卖给锂电池制造商以生产最终的锂电池成品。据了解,201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全年锂电池产量达到29.7亿颗,同比增长28.6%。
  而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出台,以及铅蓄电池环保核查升级,给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广空间。权威市场预测,预计到2015年,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将是一个两三千亿的产业,到2020年则可能达到万亿规模。而从400亿到2000亿规模的跨越,其增量主要来自于电动汽车、TMT及储能电池三大领域。
  有专家进一步分析,上述三大领域将拉动起的需求,除碳酸锂外,与之相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将迎来黄金机遇期。据了解,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及磷酸铁锂等。其中,磷酸铁锂由于具有另外几种材料所不具备的循环寿命、安全和材料成本方面的潜在优势,而被业界看作理想的正极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磷酸铁锂广被看好,但国内自主生产技术尚处空白。
  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消费电子行业对便携性、大容量的需求在持续提升,高端钴酸锂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这一点容易被市场忽视。从目前来看,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主要包括杉杉股份(600884)和当升科技(300073),两家公司的正极材料设计产能共计近1万吨。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