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日产退出动力电池界 巨头AESC将解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8  来源: 第一电动网  作者:鑫椤资讯
  日产汽车近日称,欲出售AESC 51%的股权(NEC占比49%),未来希望通过外部采购方式,进一步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应对激烈竞争。这跟国内电池难求的现状,大相径庭。
 
  国际锂电池巨头AESC的解体,在动力锂电领域可谓重磅炸弹,深远影响产业格局。据日本行业人士称,日产,包括之前索尼,退出动力电池界,并不是即兴之作,业内其实早有察觉。
 
  另据LG化学的内部资料透露,未来各大厂商关注的不再是美国的ZEV,而是中国NEV政策,从三星入股比亚迪便可见端倪。而压低售价,提高市场占有率,净化竞争对手,预示动力电池变革的时代或许已经到来。
 
  日产退出动力电池,侧面推动电池标准化进程,对整车厂给出新选择。
 
  一般来讲,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模块占整车成本的比例接近50%。如果在未来10-15年内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普及,整车厂商要扩大利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电池成本。
 
  目前新能源的整车厂商所使用的车载的动力电池,在形状、容量、材料上各不相同,而且大多自己成组。可以说是,完全根据自身生产条件的定制化产品。这使国际范围内的电池标准化很难实现,直接导致电池的制造成本很难下探。
 
  所以,车载电池单体,乃至成组电池的标准化,是减低EV制造成本,EV实现普及化的必要条件。日产这次打破常规,采取电池外购,可以说是为行业开辟了一条新路,说明整车厂不把控动力电池,可能更有利竞争。
 
  同时,在智能化、汽车共享大力发展的前景模式下,作为整车厂,更为上游的自动驾驶电子设备的开发,以及更为下游的出行服务的提出,对利润提升,可能更有帮助。
 
  国际动力电池三巨头举步维艰,动力电池已不再是高利润行业,格局洗牌再所难免。
 
  与国内整车企业“排队”买电池的大行情相比,三星SDI、松下、LG化学,三家2015年占全球动力电池份额超过6成的动力电池巨头(包括家用小型动力电池),可以说是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
 
  根据三家企业公布的2015年报,三星SDI营业利润-59.8%,松下、LG均在0.1%以下。当然,这与电池的先期技术开发成本过高,霸占市场的低价战略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动力电池这个营生,绝对是个耗钱的体力活。从锂动力电池工业化鼻祖索尼(老美是原始发明者)退出电池领域,可见一般。
 
  以目前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如果2020年初步实现市场化普及,量大薄利的模式是难以避免的。日产消减成本的说辞,是圆的通的。此外,ASEC称著于世的锰酸锂技术路线,在三元的强攻下,可能也着实累了。不提磷酸铁锂,怕喷。
 
  结语
 
  历史之鉴,当年红极一时的日本液晶产业,赚到盆满钵满后,低端技术专利及生产设备转让套现,向更上游的制造加工设备集聚的情形,是否会发生在动力锂电池领域重演?
        在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们的动力电池在全球竞争中丝毫没看到突出重围的可能的现实中,未来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是否还能如此硬气,只能拭目以待。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