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投资滴滴,苹果的无人车什么时候上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6  来源: 鑫椤资讯
滴滴在今天宣布获得苹果公司 10 亿美元投资,这是前者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与以往投资滴滴不同的是,这笔投资想象空间巨大。
今年 1 月初,通用汽车 5 亿美金投资美国第二大打车应用 Lyft ,双方当时宣布将共同在美国打造自动驾驶汽车网络:能够自动运营,并按需提供服务。今年 3 月通用收购旧金山无人驾驶汽车初创公司 Cruise Automation。按照通用的蓝图,该公司计划未来利用无人驾驶汽车推出共享乘车服务。
此次苹果投资中国最大的用车服务平台滴滴,是否为前者传闻已久的汽车项目 Project Titan 铺路,将其带有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用于专车运营?
据一位接近苹果的业内人士告诉雷锋网,苹果造车已经坐实,但苹果的野心远不止造车、售车,更是剑指无人驾驶。打车平台则是加速无人驾驶上路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是,滴滴内部已经组建无人驾驶团队,但是自上而下还未明确达成共识该如何来推进此事。也有分析称,谷歌、Uber 等在无人驾驶早先布局,使得滴滴想网罗这方面人才较困难。
去年 2 月 Uber 宣布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在匹兹堡建立 Uber 高级技术中心,项目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设计,以及各种汽车安全技术。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在 2014 年 5 月就表示,无人驾驶汽车无疑会成为该公司的一项业务。如果车上没有司机,随时随地使用 Uber 的成本就将会变得很低。
毫无疑问,Uber 想在未来消灭司机。
一位媒体同行则这样解释:这是因为打车平台具备眼下最适合运营无人驾驶的组织架构:衔接车辆与乘客,分配订单,降低空驶率,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此外打车平台还存在一个麻烦是:与司机打交道时,既要建立激励机制,设置惩罚,还要解决司机与平台之间的各种纠纷问题。如果将来没有司机,打车平台可以变得更轻、更智能,甚至变成一个建立在算法和数据上的虚拟企业。
Uber、滴滴、易到这样的出行平台掌握着极庞大的数据,他们的车辆从早到晚在城市中运营:收集了道路状况,高峰时期拥堵情况,乘客出行偏好,城市建设等重要数据,这对于研发无人驾驶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比销售车辆更为重要。
上汽车享副总经理浦明辉告诉雷锋网,滴滴出行的人数覆盖量足以让苹果在用车数据方面获得很关键的支撑,不管是以后真的造车或做车品相关的产品设计都是蛮有价值的。
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苹果投资滴滴,而滴滴与 Lyft 又有战略合作,Lyft 又被通用投资,并且都在布局未来无人驾驶专车。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则告诉雷锋网:只有无人驾驶可以规模的商业化,滴滴和神州专车才有机会大规模盈利。他还指出,苹果的智能车至少是自动驾驶(还需要有驾驶员),有可能直接实现无人驾驶。
上述原因或许是苹果、滴滴互相牵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人驾驶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目前业界认为无人驾驶到 2020 年前后才能实现产业化:
奔驰称在两年内会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日产提出2020年要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通用要在2018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Super Cruise;特斯拉 CEO Elon Musk 预计在未来 2 到 4 年内自动驾驶汽车或许能在美国上路;谷歌希望 2019 年无人驾驶汽车能进入市场;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去年提出的目标是:3 年商用 5 年量产。
业内有一个猜想是,在无人驾驶实现之后,汽车仅是无人驾驶系统的硬件平台,活跃在硬件平台上的「大脑」才是无人驾驶的核心。而谁更擅长做「大脑」?从今天的手机行业来看,苹果在软硬件上通吃可见一斑。
此次苹果战略投资滴滴,或许也是这个道理。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