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研究团队打造微型燃料电池,无人机可持续飞一个多小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0  来源: 中文业界资讯站  作者:鑫椤资讯
  无人机已经在包裹投递和搜索营救等领域得到了认可,然而飞行时间却因为电池的限制而成为最大的短板。如果增加更多的电池,又会给机身整体质量带来负担。有鉴于此,浦项工科大学(Postech)将目光投向了燃料电池。研究团队已经打造出了一种微型燃料电池,称其不仅能够让无人机在空中飞行1个多小时,还有望在不远的将来为智能机和汽车供能。
 
  由该校Gyeong Man Choi教授和博士生Kun Joong Kim开发的这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据说是首款采用了多孔不锈钢和电解质薄膜的设计(铸造叠层烧结技术)。由于电极热容量很低,这种混搭不仅提升了性能,还拥有更长的耐久性。
 
  团队还将目光瞄向了此前的SOFC,考虑用硅元素和平版印刷蚀刻来改善快速降解和低耐久性(经历热膨胀后会出现电解质“对齐”的问题)。
 
  研究人员称,不锈钢的使用,克服了困扰SOFC的最大问题——长时间高温工作导致的启动时间过长、以及机械和化学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在第三代燃料电池中,其采用了不会遇到腐蚀损耗问题的简单结构,550℃(1022℉)下的峰值能量密度为560mW/cm,并且能够在快速热循环中保持这一成绩。
 
  在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得到保证之后,团队表示该燃料电池有望为一系列电子设备提供替代能源,比如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的锂离子电池。
 
  考虑到每个电芯只有78m㎡大小,其快速打开和关闭时间会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但能量密度却是后者的数倍。如果智能机用上了这种电池,那它将只需一周充电一次。
 
  浦项工科大学的这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通过氢转换来产生电力的。97的“湿”氢气和3%的氧气混合物被作为燃料,送到了阳极来发电。
 
  固体氧化物材料扮演了电解质的角色,让负氧离子从阴极传导至阳极。离子穿过固体电解质,氧化了燃料,反应产生的电子经外部电路提供能源。
 
  尽管这一燃料电池仍处于原型阶段,但研究人员会朝着更大更便宜(但功率密度也更高)的方向去继续努力。这项研究的细节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关键词: 新能源 无人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