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Apple Watch的郁闷点同样也在电池上,你说要是不折腾它,一天下来,手表还剩个45%的电,你说是充电呢还是不充呢?要是连开两个会,一天都坚持不了。这东西吧,手机没电了它有电就成了电子表、手机有电它没电了就成塑料手镯了。
作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一日三变的IT行业,甚至有些电子产品相比于几年前的旧款,除了电池以外,几乎已经找不出没有改变的部件了。是的,除了电池。作为现在所有新产品推出时,都无法跳过的、却令发布者万分心虚的,就是那句“大容量锂电池”,因为锂电池的技术原理提出已经超过100年,首个成品制成已经45年,商用化推广成功也已经24年。
24年啊,24年前的386黑白屏DO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在用锂电池,24年后苹果公司最显酷的NewsBook用的依旧是锂电池;24年前的电视台记者经常会因为拍着拍着摄像机没电了还尴尬,24年后已经能够飞上蓝天进行无人机航拍的同行们面临的依旧是电力续航能力不足以下的苦恼。
记得在网上有一次口水战中,一方声称自己遭到常年监听,因为他曾无意打破了一只水杯,水杯的陶瓷夹层里有一个异样的一角硬币大小的东西,当时没注意扔了,后来想起来,一定是窃听器云云。在下面的争论中有一句评论让我记忆很深刻:目前的科技把窃听器做成硬币大小、甚至更小都没什么困难,困难的是要支持把信号发射出去的电池做在哪里?真是硬币大小也包含电池的话,最多工作几个小时,总不成监听人员天天偷着去换有新电池的新杯子吧?
在复仇者联盟里,最具有现实性的英雄就是钢铁侠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科幻英雄,就是因为现实中只有一点还无法得到解决——就是他胸口的那只核反应电池组。无论是刀枪不入的盔甲、上天入地的引擎、威力无比的武器,都可以从现在科学农技实验室中、甚至是军队里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中找到实践yidet,可问题是,离开了那只核反应电池组,这些东西要么只能用在笨重无比的坦克军舰与飞机上,要么只能停留在科研人员的图纸电脑上。
因此,如果电池一直无法走出1991年就已成熟的锂离子技术制约,一直无法做到最电子设备最大地摆脱充电、续电这些烦恼,智能化硬件产品就永远停留在一个陈旧的世纪之中。又或者说,电池的制约与困扰将会成为所有智能化硬件产品的最顽固桎梏。
对此,相对传统的思路是寻找更大功率、更强劲的新材料、新能源,比如钢铁侠的核能反应堆组;而相对另类一点的思路则不求效率,却以低成本的便捷来解决,比如已经开始研制的燃料电池,没电前添点燃料就行;而更具想像空间的思路则是放弃了电池这一概念,直接通过无线的方法实现能源与动力的持续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