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汽车 » 正文

2014年中国汽车行业销量2349万 同比增长6.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3  来源: 凤凰汽车  作者:鑫椤资讯
核心提示:1月12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正式公布了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数据,分别达到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26%和6.86%。
      1月12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正式公布了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数据,分别达到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26%和6.86%,其中乘用车产销1991.98万辆和1970.06万辆,同比增长10.15%和9.89%;商用车产销380.31万辆和379.13万辆,同比下降5.69%和6.53%。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2513万辆,增速7%。

      12月,汽车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其中汽车生产228.87万辆,环比增长5.92%,同比增长7.05%;销售241.01万辆,环比增长15.27%,同比增长12.93%。其中:乘用车生产194.15万辆,环比增长5.82%,同比增长8.94%;销售206.11万辆,环比增长16.09%,同比增长15.99%。商用车生产34.72万辆,环比增长6.47%,同比下降2.42%;销售34.90万辆,环比增长10.61%,同比下降2.32%。

      12月,乘用车共销售206.11万辆,环比增长16.09%,同比增长15.99%,市场表现明显好于上月,当月销量首次超过200万辆,月度环比和同比均呈较快增长;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小幅回升。2014年,乘用车销量接近2000万辆,同比增速接近10%,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2014年,乘用车共销售1970.06万辆,同比增长9.89%。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环比较上月继续提升,同比有所下降。当月共销售84.86万辆,环比增长16.88%,同比增长10.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7%,占有率比上月提升0.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12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9.39万辆、29.46万辆、26.75万辆、18.28万辆和6.48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11%、14.29%、12.98%、8.87%和3.15%。与上月相比,德系和法系品牌乘用车销量略有下降,其他外国品牌各有增长,日系品牌增速更快。

      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94.09万辆、309.52万辆、252.55万辆、176.61万辆和72.70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15.71%、12.82%、8.96%和3.69%。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乘用车销量增速略低,其他外国品牌增速均超过10%。

  

      12月,中国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继2013年6月低于德系品牌之后再次回归第一,共销售32.92万辆,环比增长29.59%,同比下降13.03%,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07%,占有率比上月提升2.4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6.13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27.92万辆、24.70万辆、21.59万辆、13.22万辆和5.07万辆,分别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11%、19.56%、17.09%、10.47%和4.01%。与上月相比,德系和法系轿车销量小幅下降,其他外国品牌呈一定增长,其中日系品牌增速达到38.10%,表现依然突出。

  
 
      2014年,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277.44万辆,同比下降17.40%,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4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334.43万辆、216.91万辆、204.56万辆、136.16万辆和60.9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02%、17.53%、16.53%、11%和4.92%。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和美系轿车销量增速低于10%,其他外国品牌呈较快增长。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