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电动车安全标准明年出台 碰撞标准与国际同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2  来源: 鑫椤资讯  作者:鑫椤资讯
    今年5月,一辆Volt电动车在撞击测试中电池损坏,三周后,电池起火,引燃了这辆汽车以及同在车库中的另外三辆汽车。这促使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于11月底对Volt电动车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
  美国汽车分析人士认为,这个事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雪佛兰Volt,还可能使客户产生心理阴影,怀疑是否要买一辆电动汽车。而这种信任危机将会削弱消费者对新技术的信心。
  为了让消费者重拾信心,通用汽车上周承诺,在该公司接受安全调查期间,如有任何Volt车主担心车子存在火灾隐患,公司都将从车主手中回购此车。到目前为止,通用汽车今年共售出了6142辆Volt。
  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已经不陌生,今年4月,一辆众泰汽车生产的电动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营运时发生自燃。
  不仅如此,在山东、江苏等低速电动车盛行的城市,由于出现电动车电池兼容的问题,已经出现两例驾驶者死亡的事故。
  电动汽车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套电池系统、一套高压电系统,存在电池高压电方面潜在的危险。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总工程师周荣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
  据周荣分析,电动汽车安全方面的隐患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高能量动力电池有燃烧的隐患;电动汽车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回路,如果人体接触会造成伤害;发生碰撞时,由于电动汽车质量比传统汽车重200公斤左右,给人造成的伤害极大;最后便是电池波对人体的影响,电动汽车发射功率是手机的上万倍。
    碰撞标准与国际同步
  从目前的产业发展进程来看,电动汽车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电池问题没有突破到完全满足汽车的需要。
  而在新能源概念的巨大利益诱惑下,前几年国内涌现出成百上千家车用电池生产企业,由于电池进入门槛低,造成行业鱼龙混杂的现状,在质量监督、销售与回收监管环节存在诸多漏洞。
  国内现有的跟电动汽车相关的安全标准有三项,分别是针对车载储能装置、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方面,但是这三项电动汽车标准都是在2001年颁布的,基于当时的科研水平,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年,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了。周荣坦言。
  行业标准未能与时俱进,是电动汽车行业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政策不到位的情况明年将可以改善。
  据周荣透露,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现在正在修订,修订版本明年将完成并公布。特别是根据电池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增加一些内容。
  事实上,在电动汽车安全碰撞标准的制定方面,我国的进程与国际权威机构几乎同步。现在标准化国际组织ISO今年8月也正在做电动汽车安全碰撞的标准化研究,所以我国在这方面是与国际同步的。周荣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要求(GB/T 24549-2009)的国家,国际相关机构即将颁布的燃料电池安全法规里有很多是来自中国的元素。
  中汽中心正在做单独的电动汽车碰撞标准工作,已经立项,计划明年做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思路是针对纯电动汽车的,先进行正面碰撞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据悉,中汽中心已经完成了30多辆国内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为明年出台的标准提供数据支持。而安全碰撞标准将对车辆碰撞后提出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条款,合理预防试验中爆炸、起火等事故发生。
  根据记者了解,国内主流汽车企业也都加入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因此,中国的汽车安全标准将是以国内技术水平为基础的行业标准,并不会出现标准过高、抑制自主品牌车企发展的情况出现。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设立行业门槛,但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涉及电动汽车方面的行业标准多达46项,均为推荐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虽然在46项标准中有26项已经被工信部在做公告管理时所引用,具备了强制性标准的效力,但是数量庞大的标准对于行业的约束力并不强。 
 
关于我们: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上千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隔膜分会和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等十一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