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中国新能源企业整合期过长 死比生更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25  来源: 鑫椤资讯  作者:鑫椤资讯
    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两个支柱,风电和光伏制造业都在陷入产能过剩、需求走缓的困境。去年以来国产风电设备暴露的质量问题和近期美国对中国光伏业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更是让这两个内忧外患的行业雪上加霜。
    业界趋近一致的看法是,新能源行业优胜劣汰的整合期已经开始,很多企业都将面临生死抉择。至于洗牌期将持续多久,乐观者预期只要三至五年,悲观者则认为需要八到十年。
    对于已经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制造企业而言,即便整合期只有三到五年,也是炼狱般痛苦而漫长的历程。洗牌期中,那些规模已经靠前的龙头企业,依然无法获得与市场份额相匹配的定价权,它们不得不为了维持生存而压低价格,并继续忍受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挤压。而那些排名靠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也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退出市场,甚至它们当中的一部分企业还在逆势增长。
    这是中国很多产业在行业整合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公司还没有壮大到寡头垄断的程度,小企业也不会轻易从市场上消失,行业鱼龙混杂,格局仍未定型。新能源产业的胶着现象更为突出,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退出比当初的进入(早期的进入门槛很低)还要困难。
    具体分析,至少有三个因素促成了新能源企业的退出之难:
    一是市场的增长。尽管制约因素越来越多,但新能源行业仍在增长,增量市场可以消化相当一部分产能,小企业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订单。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分别达到4473万千瓦和86万千瓦,按照讨论中的发展规划,2020年这两个数字将达到2亿千瓦和5000万千瓦,分别增长近3.5倍和57倍。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会让那些竞争力较弱的小企业也能在细分市场存活,尽管它们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二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对地方政府而言,新能源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创造税收和就业上的贡献,远高于风电场和大型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带来的收益,尤其是我国2009年实施增值税改革后,地方政府从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直接获得的税收收入大幅下降。为了扶持当地的制造业,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明确要求电力开发商使用本地生产的机器设备,这也让一部分制造企业借助行政力量获得了订单。
    三是企业的抗争。很多企业即便身处困境,也会想尽各种办法避免破产倒闭。与国外企业通过启动破产保护程序来寻求重整的习惯不同,国内企业只要有一线生机,也会勉力支撑,除非其想主动退出市场。很多遇到困难的企业,会采用四处筹钱、申请减税、降低工资、员工放假等方式开源节流,为自己赢得喘息之机。
    一部分企业苦苦支撑,是在等待行业整合进入高潮时被并购重组,通过进入大企业而找到出路。
    目前,新能源制造业的冬天刚刚到来,行业整合还没有真正起步,高潮远未到来。大部分企业在过去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中快速扩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御寒能量。行业内部兼并重组的频繁发生,还有待严冬雨雪的到来。
    某种程度上,产能过剩、需求放缓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企业蜕变所必需的外部环境。只是由于新能源行业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存在,无论大企业的突围还是小企业的退出,都会耗时耗力,充满痛苦。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