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极材料 » 正文

2013年中国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行业回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2  来源: 鑫椤资讯  作者:鑫椤资讯
  正极材料行业

  2013年中国锂电池产量突破46亿只,比2012年增长31%。虽然电动汽车发展缓慢导致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仍未全面启动,但消费类数码产品市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超极本等)的快速增长继续拉动锂电池需求,正极材料尤其是钴酸锂(LCO)的产量和消费量得以保持提升。2012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约为3.6万吨,而2013年则达4.5万吨,同比增长25%。

  正极材料所占市场份额来看,虽然LCO的产量绝对值继续增长,但由于三元材料(NCM)的产量增加更为迅速,因此LCO产量占正极材料总体的比重仍有下降。尽管性能较弱,但凭借低廉的价格,锰酸锂(LMO)依旧在动力电池和低容量锂电池应用上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而NCM和磷酸铁锂(LFP)增量主要体现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用途,LFP在通信储能方面也开始拓展市场份额。在国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下,预计2014年,用于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消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内企业方面,2013年较为活跃的正极供应商主要有湖南瑞翔、北大先行、湖南杉杉户田、宁波金和、深圳天骄等。受三星SDI退出苹果供应链影响,2013年天津巴莫LCO销量有所下滑。另一方面,NCM材料企业则大幅增加,其中有部分是从LFP厂家转型而来。此外,不少综合性正极材料企业重新规划分配材料产能,湖南瑞翔和杉杉前期都是以LCO为主,近期开始大力发展NCM和LMO。

  负极材料行业


  2013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3.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20%。受贝特瑞、杉杉等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赚钱效应的影响,国内不少企业纷纷投资扩产锂电负极材料项目。从负极材料发展方向来看,尽管目前石墨类材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型负极材料,如钛酸锂、硅/锡基复合材料等显示出很好的潜力。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在锂电池新型负极材料领域获得了不少进展。

  2013年7月,奇瑞汽车前瞻技术科学院新型高比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发获进展。奇瑞研发的硅基负极材料,稳定比容量大于750mAh/g,材料倍率性能优异。以1C充放电循环250次,比容量保持率仍大于80%。通过合理的材料微观结构设计,基本克服了硅基材料固有的脱嵌锂过程体积膨胀导致比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

  2013年8月,安徽天康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的纳米钛酸锂电池通过国家动力及储能电池检测中心的检测,经测试使用寿命超过15年。该纳米钛酸锂电池可在零下30℃低温下保持常温性能。目前,该电池经过电动消防车等电动车辆测试,循环寿命可达2万次以上。

  虽然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随着锂电池的产量增长而每年都有增加,但如上述项目表所示,负极材料新增产能更加迅猛。预计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过剩难以避免,成本更低,技术性能更优的负极材料生产商将占据市场竞争优势。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