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去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工业 经济转型加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3  来源: 鑫椤资讯  作者:鑫椤资讯
    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服务业在2013年迎来了重大转折,服务业对我国GDP增长贡献首次超过工业,占比近半。对此,专家认为,这不仅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经济或将迈入“服务化”时代。未来,我国服务业所占经济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渐由以制造业拉动经济为主向第三产业和制造业共同拉动转变,逐步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

“三产”占比首超“二产”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0%,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提高,达到46.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2.2个百分点,这是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进而向后工业化时期转变的必经过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本波表示,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高度依赖投资、高度依赖要素投入和国际分工、高度依赖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和加工贸易之上的,由此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畸高,而第三产业比重畸低。

    张本波表示,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是由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竞争格局决定的,我国长期以来更多地扮演了 “世界工厂”的角色;另一方面与我国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有关。另外,各地产业结构雷同、城镇化相对滞后、二元经济结构未根本打破等因素也抑制了服务需求的有效增长。

显示经济加速转型

    然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不断深入,服务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中多是服务业,这些都与服务业比重上升密切相关。

    “三产超二产,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新阶段,意味着中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到新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第三产业能够带来更多就业、更低能耗和污染,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结构升级至关重要,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未来更“轻盈”更亲民。产业结构的积极变化也蕴含着一种趋势,即未来中国的消费增速会加快,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服务业发展更加迅速。这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提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而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任泽平表示,以重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群日益衰落,销售利润率明显下滑、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反过来,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集群快速成长,上述三方面的数据表现趋好。这种明显分化显示了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集群正在逐渐替代传统产业集群。

“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

    尽管服务业已超过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但是产业结构调整仍是个长期过程。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中后期,人口规模巨大和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像韩国、新加坡和日本那样一下子就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换位,而将是逐渐由以制造业拉动经济为主向第三产业和制造业共同拉动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能需要10至20年。

    不过,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也为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范剑平表示,中西部仍然具备发展制造业的条件,可以接过东部地区“世界工厂”的接力棒,而东部应更多地发展服务业成为“世界市场”。我国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

    未来,我国服务业还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张本波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逐步完成,消费需求中物质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消费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会显著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将由于消费升级和生产的服务化带动而大幅度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将下降到4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55%左右。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