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协会动态 » 正文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处2022年工作计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03

2022年工作计划

(经六届十二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

 

2022年协会秘书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秘书处组织建设和能力提高,积极贯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努力引导企业注重创新、质量和效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步伐,进一步增强我国电池行业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电池产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秘书处党支部和工会工作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党委领导和部署下,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激励广大党员和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满怀信心做好2022年协会工作。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领导下,健全协会工会组织机构和完善制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协会凝聚力,以饱满热情完成年度工作计划。

二、加强秘书处组织和能力建设

1、做好协会新址办公楼第一期装修验收工作和开展第二期(四层)装修工作,力争2022年6月底前搬入新址办公;

2、加快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征集,2022年底前召开成立大会;

3、加强秘书处能力建设,组建“行业研究部”,开展市场分析与研究工作。

    4、探索成立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审核专家组的可行性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应用以及市场占比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隐患的主要原因是锂离子电池出现失效现象,如容量衰减、内阻增大、倍率性能降低、产气、漏液、短路、变形、热失控、析锂等,从而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对其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都产生重大影响。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失效现象,如何采取适当有效的测试分析手段,设计合理的失效分析的流程,找出电池在材料制备和工艺流程层面上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并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建立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数据库,可为建立高性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积累技术经验。为此,探索在行业内成立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审核专家小组的可行性,对市场上锂离子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给出结论,并进行第三方的测试和审核服务,提升整个行业产品的安全性能,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三、完成协会换届工作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党委批复协会换届申请后,及时召开第七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和第一届监事会。

四、开展对2021年中国电池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及2021年中国电池出口情况统计

完成对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统计工作和出口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发布2021年中国电池行业出口分析报告等。并根据统计数据,发布2021年行业主要细分领域企业名单。

五、大力推进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和积极做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报批

(1)加强协会团体标准制定:按计划完成2021年7项已立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内容覆盖电池产品、电池系统和检测规范等。其中协会秘书处主导4项,分别是《动力电池致灾危害量化评级计算》、《动力电池热失控泄露物检测方法与毒性分级》、《锂离子电池48V微混电源系统》和《锂离子电池12V车载低压电源系统》;储能应用分会主导包括《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评测技术规范》在内的3项新项目。

 (2)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

积极与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对接,确保《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安全性要求 第2部分:锂系》、《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蓄电池第2部分: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用铝塑复合膜》、《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工业应用的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等国家标准,以及行标《汽车应急电源》的符合报批要求。

(3)开展电池行业碳排放标准的研究工作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电力、交通和工业三大领域将成为减碳主战场。构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将成为这场碳中和之战的主要路径。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将对锂电池需求量带来爆发式增长。在这场零碳经济浪潮中,锂电池产业既扮演着碳中和革命先锋的角色,又面临巨大的减碳压力。

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简称:T&E)数据显示,仅电池生产部分的碳排放范围就在61~106 kg CO2/kWh,最高可以占据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60%以上。这意味着原本承担着减碳重任的锂电池产业本身就是碳排放大户之一,要想真正实现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全面碳中和目标,锂电池产业链必须率先实现减碳零碳。

此外,欧盟委员会在2020年提出新的电池法规。该提案对欧洲电池产业链实施了更为全面的监管,包括引入碳排放量、原材料供求、可再利用原材料使用比率等具体环保规定。同时欧盟还要求自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动力电池才能投放市场。因此动力电池生产环节的减碳迫在眉睫。国内要尽快研究提出中国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法规要求,同时全产业链要共同努力降碳。为此,协会拟与SGS合作,于2022年5月,在深圳举办“欧盟新电池法规、欧盟环境足迹政策解读与应对”培训班,并成立锂离子电池碳排放标准工作组,开展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

六、做好《电源技术》杂志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

在编辑部全体人员和外审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做好稿件的“三审三校”工作,进一步提升稿件质量,完成《电源技术》全年出版期刊12期杂志和电子刊物的出版发行和推送工作。

做好行业热点学术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力争2022年举办两场线上报告会。

七、举办各种行业技术交流会

1、2022年4月14-15日在上海“第二届中国国际电池产业合作峰会”;

2、2022年4月18-20日在苏州举办“第六届国际先进电池正负极论坛”;

3、2022年4月24-26日在杭州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4、2022年5月,在西安举办“第34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2021年的计划,因疫情延期);

5、2022年7月举办“第四届电池用碳材料发展论坛”;

6、2022年10月举办“第五届先进高功率电池国际研讨会”;

7、2022年第四季度举办“第七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

8、2022年第四季度举办“第十届中国铅酸蓄电池高峰论坛”。

八、筹备和举办国际电池会展活动

1、2022年9月25-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第六届深圳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

储能是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基础,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回顾“十三五”,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市场应用规模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约3.3GW,排名世界第一。十四五末,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将达到30GW,储能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储能科技与技术交流、推动储能基础研究与应用对接、提升储能应用工程创新能力,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发展,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在储能行业的影响,本会拟于2022年9月25—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第六届深圳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展览会暨首届中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展览面积规划1.5万平方米。

2、2022年9月启动“CIBF202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招展工作

CIBF202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拟于2023年5月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协会拟于2022年9月启动CIBF2023招展工作,规划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

九、持续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活动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优惠或减免方式继续减轻企业负担。

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继续开展行业研究和市场分析,及时向工信部电子司、原材料司等部门提供行业运行情况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

加强与会员企业的沟通联系,了解会员企业的呼声和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

继续做好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的支撑作用,根据需要提供协会意见,防止出现垄断行为,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十一、做好会员服务工作

1、编辑出版《电源协会快讯》电子刊物,每周1期。

2、运营协会网站、协会微信公众号,CIBF展会网站、展会微信平台,《电源技术》杂志微信公众号和网站。

3、做好《电源技术》12期杂志和12期电子刊物的编辑出版,免费及时送达会员单位。

4、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

5、客观公正地为会员单位准备上市、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申报专精特新项目、申请著名商标等提供行业证明和评价意见。

6、做好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的申报、评审和推荐工作。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处

2022年3月1日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