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稀土产业陷困局:下游需求缩水拖累上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9  来源: 鑫椤资讯  作者:鑫椤资讯
    高价稀土带来的“阵痛”时过两年仍深深地影响着稀土产业链。记者从3月17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13第三届中国稀土市场研讨会上获悉,为了降低成本,同行大量使用替代品,结果产品质量在下降,可企业开工率仍然低至五六成。稀土产业链再次陷入困局。
  困局:下游需求缩水拖累上游
  稀土产业链此次困局源于2011年稀土天价。以氧化钕为例,2011年,在短短七个月内,它的价格从年初的每吨20万直线涨至最高147万元/吨;而以前,它的价格主要在10~20万元上下徘徊。
  稀土价格高涨使下游企业难以承受,纷纷寻找替代品。以占据稀土抛光粉大半江山的浙江浦江为例,稀土价格暴涨之前,浦江市场用于水晶水砖加工所需的稀土抛光粉,一年就耗用6000吨以上,稀土抛光粉价格过快上涨后,浦江制作光盘时大量加入其他非稀土材料如氧化铝等,现在浦江稀土抛光粉的用量已经萎缩至每月200吨左右,即一年用量不及鼎盛时的一半。
  海外同样如此,自2005年实施配额制以来,我国每年实际出口量与出口配额基本持平,但是2011年稀土实际出口量只占到配额的53%;2012年也有将近一半稀土出口配额没有用完。
  前来参会的日本弘前大学人文学部教授黄孝春博士告诉记者,日本正在减少使用稀土或寻找替代品,因而稀土需求量有所下降。
  天价稀土给走私商腾挪了空间。专家透露,通过走私出口的稀土总量甚至超过正常出口总量。
  稀土开采、分离企业已经尝到了天价的苦果:氧化钕的价格两年间已经回落到40万元/吨;同时销量大幅萎缩。
  下游企业仍然过着苦日子:2012年,中国钕铁硼企业开工率低于60%,产量下降一半左右;稀土发光材料总产量下降达50%。
  需求萎缩使供需失衡。专家数据显示,目前,稀土冶炼分离产量是9.69万吨,产能32万吨;下游永磁材料产量是9万吨,产能25万吨。产能过剩均在3倍左右。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表示,这几年来(我们)最大不快就是企业不吸取历史教训,实行无管束价格,影响了下游产品。他提示企业要敬畏市场,而不是一味强调中国储量第一,产量第一。
  熟知内情的专家透露,日本寻找稀土替代品的结果并不乐观,除了个别品种可以降低使用量外,其他用替找的方法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因而在消耗掉前期库存后,海外对稀土的需求会有所上升。
  变局:海外稀土开发恢复
  由于稀土价格长期低迷,2008年,全球稀土供应中,95%左右来自中国。2011年稀土出口供不应求和价格大幅上涨,激发了全球主要稀土资源国前所未有开发动力,国际稀土产业开始恢复。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甚至南非都加入了稀土开发行列。
  张安文副秘书长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以外的稀土生产厂商产能是9500~11000吨,2013年产量将达到2.49万吨,2015年目标产量是6.3万吨。如美国钼公司现产量3000吨,2015年目标产能4万吨。
  届时,中国将结束稀土供应市场上一枝独秀局面。因为,2012年、2013年中国稀土开采指令性计划约在9万吨左右;且中国稀土产能或维持在9~10万吨。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现有稀土分离能力数倍于需求,如果海外稀土矿山按计划投产,稀土冶炼将严重供过于求。届时,轻稀土价格首当其冲受冲击,重稀土则因资源有限供应仍会短缺。
  一旦产能严重过剩预期兑现,中国自身消化能力值得关注。而稀土下游应用一直是中国弱项。张安文认为,中国企业应该破解生存难题,在下游应用上下功夫。据悉,中国稀土功能材料生产装备的大型化、精密程度、自动化水平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后加工及处理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不少稀土应用的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