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杂谈 » 正文

两头受压、利润被挤: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应对降本危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7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鑫椤资讯
    进入2017年,动力电池厂商进入艰难时刻、生存压力骤增,遭受着来自上下游两端的挤压。一边是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一边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今年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压力很大,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感慨道。
 
    电池企业降本压力大
 
    2017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启动补贴退坡机制,核算下来,整体的补贴降低了40%。新能源汽车补贴骤降,成本压力直接波及到上游产业链条上的动力电池。
 
    除了承受来自下游车企的降价压力,原材料端价格高企使得动力电池企业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企,记者查询行业数据,5月18日碳酸锂价格参考报价每吨14万元,金属钴参考报价维持在每吨36.7万元,尤其是金属钴价格较2016年出现了翻倍增长。“钴在电池中成本占到10%左右,锂占15%。”国联证券分析师马松告诉记者。
 
    新能源车企普遍在谈判中强势要求动力电池降价20%-30%。“面临降成本压力,企业主要是靠提升能量密度和规模效应,以及各环节的原材料压缩来实现。”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润是挤出来的。”
 
    吴辉的观点代表了行业的典型做法。“规模效应,其中还包括了自动化程度提升、良品率提高等,技术进步层面除了提高能量密度外,同时也可以研发高镍的三元材料,通过减少钴的用量来降低成本等。”马松进一步补充。
 
    在湖北省汽车学会副秘书长雷洪钧看来,交易成本过高是抬高动力电池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我们主要是从多个方面降成本。”桑顿新能源副总工程师李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环节上,产品设计上不做过度设计;形成产品的标准化,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在采购上尽量采购标准件等。生产环节提高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优率。另一方面,打造产业链闭环,从正极到电芯到整车系统到梯次利用再到原材料回收,形成一个闭环,从这一产业链条上去降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此外,跟整车厂在业务模式上创新,通过结盟或是其他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
 
    今年1月份,桑德新能源的母公司桑德集团投资10亿在长沙建国内最大废电池资源化项目。“我们本身是环保企业,在电池回收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包括回收渠道、处理技术以及盈利模式等,同时,也可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李海波表示。
 
    据悉,这一年处理10万吨废旧电池能力的工厂,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金属回收率可达到97%以上,“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的同时,将保证桑顿新能源正极材料业务的原料供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或现优胜劣汰
 
    重重压力下,动力电池企业能否挺过降本考验?
 
    “今年企业生存环境很严峻,尤其是低端产能的企业生存堪忧。”李海波表示,“排在第一梯队的电池企业通过各种措施,在成本压缩上有强大的实力,能保证自身利润。但是小企业如果不快速扩大规模的话,就会被淘汰。我估计今年会有一批电池企业倒闭,再过一两年就剩下电池巨头了。”
 
    “对大型龙头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可能不是那么大,但是小型企业会不会撑得住就很难说了。今年会看到行业的整合潮,一批小企业或将倒掉。”吴辉也持类似看法。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从去年开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开始显现苗头,进入2017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对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倾斜,以及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的利益驱动下,动力电池迎来新一轮扩张潮。业内预计,今年动力电池新增投资规模继续增长,仍将保持在千亿元以上。
 
    “动力电池的发展是一个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过程,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将实现适者生存,最后胜出的才是凤凰。”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业内看来,动力电池企业降成本之路,并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期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新能源汽车逐步退坡机制,国家已经明确到2020年将取消补贴。
 
    而原材料未来降价的可能性并不大。“未来钴价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由于下游较强的需求,同时供给端基本依赖国外,受到供给冲击后,价格容易飙升。未来钴矿扩产有限,价格有望逐步向上。”马松认为,“碳酸锂这块,我们觉得资源供给在逐步增多,未来将逐步下行,但降速可能不会太快。”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