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负极材料 » 正文

大连理工大学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2  来源: 央广网  作者:鑫椤资讯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昊教授的能源材料及器件实验室在影响因子高达11.553的国际能源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以“Fe3N constrained inside C nanocages as an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through post-synthesis nitridation”为题目的研究成果。
 
  该项研究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活性物质严重体积膨胀造成电极粉化失效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碳约束氮化铁纳米核壳结构。实验证明,在500次循环中电池仍能维持工作容量,未发现明显衰减。
 
  长期以来,锂离子电池高密度储能与其电极材料稳定性是一对矛盾体。要实现高密度储能,电极就很难在长期循环中保持完整和稳定的结构。
 
  该项研究结合等离子体物理和化学氮化工艺,制备了碳约束氮化铁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在微观上同时实现了高密度储能和结构约束。电解液可以通过缺陷位置自由进入碳层内部,与活性物质氮化铁发生电化学反应。
 
     柔韧的碳壳不仅能够缓解活性物质储放锂过程中的体积涨缩、导致电极粉化失效问题,同时碳层优良的本征导电性为界面电荷快速转移提供有效路径,从而实现了碳约束氮化铁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长循环高密度充放电性能。研究成果为提升纳米能源材料及器件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