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极材料 » 正文

当升科技:预计今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基本趋于稳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7  作者:鑫椤资讯
  5月23日,当升科技(300073)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针对公司综合情况进行了披露,并对行业热点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下:
 
  1.正极材料的准入门槛是什么?
 
  答:就正极材料本身而言目前并没有一个强制的准入门槛,主要是看电池厂对材料厂的审核与认证。所以,国内做正极材料的企业很多,大部分集中在小型锂电方面,动力车用锂电正极材料的技术含量较高,能做动力正极材料的企业不多,能做出高端动力正极材料的就更少。2015年9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对于新设立的电池厂、材料厂规定了一定的产能以及技术指标,是国家对锂离子电池产业强化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规范性文件,起到了一个行业规范和引导作用。
 
  2.公司高镍多元产品的价格怎样?
 
  答: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吸引了大量资本的进入,未来竞争将日趋激烈,只有掌握高端材料技术、紧随市场需求的锂电材料企业才有议价能力。公司高镍多元材料的价格是比照国外NCA等高镍多元材料的价格来定价的,所以要高于国内目前的动力多元材料。由于目前能够批量生产高镍多元材料的企业不多,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上比较有竞争力。
 
  3.目前碳酸锂的价格趋势?
 
  答:近期碳酸锂的价格相比前期已经出现了一个高位回落的趋势,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基本趋于稳定,不会出现暴涨。近期也有媒体预测未来碳酸锂的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回调。
 
  4.公司在研发更高镍产品方面的进展如何?
 
  答:公司已经启动了更高镍多元产品的研发、中试线的立项,后面会抓紧推进。
 
  5.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试图进入锂电行业,公司如何看待竞争?
 
  答: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好,竞争在所难免。未来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有国际和国内大客户资源的,并且具备现代化高端产能的正极材料企业才能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导者。当升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锂电正极材料,过去在小型锂电上是国内第一家通过三星、三洋等国际锂电巨头认证的正极材料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出口的正极材料企业。
 
  现在在动力锂电方面又再次走在了行业前列,率先开发出乘用车用高镍多元材料,技术实力可以说是很强的。同时,全球前十大锂电池企业大部分都是当升的客户,公司拥有优质的国际客户资源。公司已建成的江苏当升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在工艺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6.为什么电池厂都是先选定正极材料再选电解液和隔膜?
 
  答:一方面,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倍率性等电性能主要取决于正极材料;另一方面,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总成本的比重最大,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越高,用量就越少,与之匹配的其他材料例如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材料用量就相应减少,所以电池厂一般都是先确定正极材料,然后再匹配其他材料,使用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可以有效降低锂电池成本。
 
  7.电池厂选择正极材料的标准和筛选过程是什么?
 
  答:电池厂选择正极材料的标准主要还是根据下游终端客户的需求来决定。例如车企先确定新能源汽车某一车型的续航里程、电池成本、循环寿命等指标交给电池厂,电池厂根据车企的要求匹配相应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等。筛选的过程就是电池厂与正极材料企业的反复测试、审核认证。电池厂对于车用动力正极材料的认证周期要长于小型锂电,认证标准也更加严格。
 
  8.公司正极材料成本下降的空间在哪?
 
  答:公司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原料单耗已经接近理论值,但是我们也在持续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工艺的改进与提升降低加工成本;通过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并且进一步提高产品一致性,这方面江苏当升已经显现优势了;再比如通过拓宽原材料供应渠道,降低原料成本;而我们在新产品的开发环节就会充分考虑后续产业化的成本问题等等。这些工作我们一直在做。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