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锂电行业的突围抉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3  来源: 鑫椤资讯  作者:鑫椤资讯
    跨国巨头的横向整合、汽车产业的纵向整合……锂电行业面临的挑战不断。国内相关企业应该做好技术创新、产业整合和区域合作的准备,以务实、渐进的行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得先机。
  锂离子电池创造了一个新的动力时代,而且,它正在推动全球的汽车产品由石化燃料驱动向电力驱动动力的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谁能掌控锂离子电池产业,谁就在某种程度上把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赛迪顾问日前发布的《中国锂离子产业地图白皮书》指出: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0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占全球的30% 以上,这撼动了日本在该行业全球垄断的地位。过去5 年,在投资环境和人工成本的作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中心向中国大陆转移;未来5 年,将是中国相关企业在行业变革中建立竞争优势、争夺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时期。
  面对历史性的变革,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企业该怎样抉择?
  ★ 技术创新锂离子电池行业引入中国重复了一条老路,发达国家保留核心技术,价值链低端的环节转往中国大陆生产。日本相关企业将锂离子电池材料极板(正、负极)的开发技术与生产留在日本,而电池芯生产或电池模块制造部份则大多转移到中国大陆。好在,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与个人消费品配套的锂离子电池领域,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我们的行动不算晚。不管怎样,技术创新从来都是企业绕不开的话题,持续创新并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将我们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资源、资金和市场优势发挥到极致。
  ★ 产业整合作为一个资源和技术双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锂离子电池具有很高的行业壁垒,相关企业在矿产、资本或技术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竞争的结果是整合,简单合作已不再是新鲜事,跨国汽车巨头的介入把整合推向了新的高度。很多跨国汽车巨头在已经采用了原配供应商设计、采购和制造的模式,用自己强大的资本扶持其供应商的一切活动,并要求供应商随同自己进入新的战略市场。在当下,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整合伴随整个汽车产业的整合而动,只有那些在产业整合中掌握核心竞争力,并进退得当的锂电池生产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 区域合作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很难在独立的区域模式中成长。目前,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遍布以下区域: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为代表的生产区域;以江西宜春、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为代表的锂矿资源区域;以深圳、北京、上海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区域。这些区域的分布或会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而变化,区域合作将是主流,即锂离子电池企业的分布将与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无限融合,甚至融为一体。因此,那些提早布局、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锂离子电池企业将获得首发优势。综上所述,那些在技术创新、产业整合和区域合作中的佼佼者将成为锂离子电池行业中未来的翘楚。这其中,锂离子电池行业需要经受来自跨国巨头的横向整合和来自汽车产业的纵向整合。因为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的历史包袱,国人急于利用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占得先机,一举使中国站在新能源汽车强国之列。然而,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往往蕴含着诸多风险,务实的、渐进的行动才是永恒的制胜之道。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