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电池行业上市公司 » 正文

电池技术“卡瓶颈” 厂商为续航另辟捷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16  作者:鑫椤资讯
核心提示:科技进步的迅速使昔日很多的梦想成为现实,大到航空航天,小到智能手机,一切都在疯狂进化。然而在电子消费领域,CPU从单核杀到了十核,RAM从512MB突增到4GB,在看似永无止境的进化过程中,却始终被电池这层透明的天花板限制着。
   科技进步的迅速使昔日很多的梦想成为现实,大到航空航天,小到智能手机,一切都在疯狂进化。然而在电子消费领域,CPU从单核杀到了十核,RAM从512MB突增到4GB,在看似永无止境的进化过程中,却始终被电池这层透明的天花板限制着。
 
  电池技术,一直都是手机厂商绕不过的坎。硬件性能越强大,相应消耗的电能也就越多。轻则一天一充,重则一天N充。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提升电量:简单粗暴
 
  说到解决办法,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直接提高电池容量。然而普遍来看,目前安卓主流旗舰的单块电池容量基本都集中在3000mAh左右,没有显著增加。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原因。简单的说,手机电池从最早的镍镉电池,到如今的锂离子电池,尽管能量密度提升了不少,但依旧接近锂离子电池的极限。在新型材料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主流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依旧近似与电池体积成正比。想要更好的续航能力便只能提高电池体积。可如今主流智能手机追求更薄更轻更舒适的体验,如果一味的增加体积,定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并且受限于电池的转化率,容量越大,其充电时间必然是更长,体验极差。
 
  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看多了手机充电爆炸,移动电源爆炸等消息后,想必消费者对于手机电池的安全性有了更多的关注。本质上看,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对于这种化学反应本身就存在不稳定性。目前,3500mAh以下容量的电池技术相对成熟,安全性较高。然而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其带来的安全性风险也是成倍增加。
 
  双电池:榨干内部空间
 
  既然不能直接大幅提高手机电池容量,那厂家是如何增加产品续航能力的呢?
 
  首先是合理设计机身内部结构。一体化机身的好处不仅仅是提高手机整体外观,更在于可以使内部结构紧凑,在保持机身厚度的同时,最大化电池的放置空间。对于内部空间的利用,目前以双电池叠加并联技术与电池层叠技术为代表。前者如金立最近推出的M5,其内置的6020mAh电池就是由两块3010mAh的电池并联叠加而来。而MacBook使用的电池层叠技术,目前也有不少的追随者。如乐视超级手机,5.5英寸的机身内放置8+2结构的层叠电池,充分利用弧线机身的内部空间来提升电池容量。
  尽管目前手机电池密度以接近极限,但对于电池材料的改进依旧可以使电池密度有着进步的空间。相同容量下,电池密度高的电池不仅容量大,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如荣耀7搭载的电池,其密度高达600Wh/L,电力十足。
 
  手机省电管家:截停耗电大户
 
  其次,电池智能管理也被厂家大幅度使用。当然目前的智能管理更多表现为节电模式,在电量较低时通过降低屏幕亮度,关闭Wi-Fi信号等方法来进行省电处理。
 
  事实上,省电模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Android M的预览版中除了对电池续航能力的持续优化外,还加入了一个名为Doze的新功能。所谓Doze,可以通过动作检测用户是否在使用手机,当手机被闲置时,可以自动进入超低功耗模式。而使用手机时则自动恢复到正常使用模式。与谷歌步调一致的苹果,也在iOS9中加入了省电模式。据称该模式可以为iPhone延长3个小时的续航,对于紧急情况下实用性极大。
 
  快充技术:优化充电效率
 
  最后,快速充电的兴起也为提高续航带来了极佳的解决方法。快速充电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十分符合当代人的时间观。目前高通,OPPO,联发科等都推出了自家的快速充电方案,前景十分明朗。
 
  无论是对于厂商还是用户,电池续航都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对于厂家来说,提高续航能力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好的续航则意味着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好在目前,手机续航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进步较为明显。因此,未来,值得期待。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