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池 » 正文

北京大学师生在锂电池材料输运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08  作者:鑫椤资讯
核心提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存储器件,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电子器件、电动汽车和国防军事等。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存储器件,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电子器件、电动汽车和国防军事等。三元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的正极材料(如大多数手机和特斯拉电动汽车所采用的正极材料),也是新材料学院协同深圳企业正在开展的国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重大创新工程的关键正极材料。随着目前动力电池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快速充放电的性能。影响锂电池充放电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正极材料自身的锂离子输运机理(扩散路径和扩散系数)。但是目前对于三元材料的锂离子动力学性质及调控仍然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三元材料的组分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兼顾结构稳定性和成本)是该领域仍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材料学院博士后郑家新及12、13级硕士研究生韦屹、崔岁寒在潘锋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学院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积极帮助和支持下,开展交叉学科协同创新,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首次系统和完备地揭示了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是如何脱出的输运机理。采用量子化学的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发现三元层状正极材料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锂离子扩散通道ODH和TSH,在充电的初始阶段以ODH为主,随后以TSH为主。对于两类通道,Ni2+和Ni3+附近的锂离子扩散能垒最低,形成优势通道。同时Mn和Co等过渡金属元素会对结构、缺陷和锂层的层间距起到调制作用,从而间接影响锂离子的扩散。同时他们还采用电化学的实验测量一系列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进一步验证了他们所提出的机理和模型。这将为今后三元材料锂离子动力学性质的优化和设计,及制备高性能的锂电池材料提供重要线索和理论指导。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DOI:10.1021/jacs.5b04040)上。
 
  随脱锂过程的进行,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拐点整体示意图。I, II和III区表示充电(脱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ODH和TSH表示两种不同的扩散路径,橙色和绿色表示两种不同扩散路径起作用的区域。
 
  计算和实验测量的三元材料扩散系数随镍含量从左到右增加时的变化规律。充电状态(SOC)为1/2和1/3的扩散系数曲线分别以红线和黑线表示。实验数据以蓝线表示,对应右侧纵坐标,SOC为1/3。
 
  新材料学院郑家新博士、硕士研究生韦屹和崔岁寒为以上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参与国家动力电池汽车重大工程的企业(沃特玛电池、天骄电池材料企业)、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mine博士、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Wong Chongmin博士参与了本研究工作。
 
  本研究成功的开展得益于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及国际化科研合作。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动力电池汽车重大专项、广东省创新团队、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基金资助,以及深圳市国家超算中心的支持。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