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新型电源 » 正文

新研究揭示细菌酶制取甲酸机制 可用于制造燃料电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1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鑫椤资讯
      细菌酶可在自然环境下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甲酸。近日,法国原子能及可替代能源署(CEA)、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和艾克斯—马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现了甲酸脱氢酶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酸的生物机制,对通过生物技术制取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自然环境中,很多细菌通过甲酸脱氢酶 (FDHs)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 (CH2O2)。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氢气,可用于制造燃料电池,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拥有重要价值。

      生物酶发生催化反应往往需要与一种叫做“辅因子”的非蛋白质化合物相结合,因而辅因子可以称作“激活”生物酶的“开关”。法国研究人员以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对大肠杆菌进行了研究,发现甲酸脱氢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需要与一种含有钼元素的辅因子相连接,这一过程是由含钼辅因子将硫原子固定(脱硫)来实现。

      通常情况下,甲酸脱氢酶的含钼辅因子非常不稳定,无机状态下的硫又具有很高的活性,将硫原子固定在辅因子化合物上十分困难。但大肠杆菌含有一种特定的“伴侣蛋白”,可将提供硫原子的L-半胱氨酸(生物体内一种常见的含硫氨基酸)与含钼辅因子链接在一起,硫原子通过“伴侣蛋白”内部的一条“管道”,安全、准确地被运输并安装到辅因子上。这样,含钼辅因子在获得硫原子后即可与甲酸脱氢酶相结合,激活一系列后续的催化反应。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